作业环境有害因子与危害通识制度.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作业环境有害因子与危害通识制度.ppt

作业环境有害因子与危害通识制度.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緒論有害因子的種類及影響1.高溫環境作業造成失水、中暑、熱衰竭、神經痛。2.光線不足造成視覺疲勞、散光、弱視。3.非游離輻射危害造成白內障、角膜炎、皮膚癌。4.游離輻射危害造成造血功能衰退、不孕、細胞染色體突變。5.噪音作業場所產生煩躁、內分泌失調、聽力受損。6.振動作業場所造成疼痛、神經傷害、白手病。7.異常氣壓環境作業造成心臟疾病、昏迷等。以上有害因子會因暴露程度的不同,而呈現立即性或累積性效應。化學性危害因子對人體的影響生物性危害因子對人體的影響人因工程設計缺失對人體的影響一般常見的人因工程危害情形如下:1.提舉與搬運會造成背部傷害、肌肉傷害。2.工作場所設計不良易產生疲倦、意外事故。3.採光不佳會使視力減退、眼睛疲勞。4.工作輪班作業將使新陳代謝規律改變。5.重複動作易造成局部疼痛、關節炎。6.單調性工作會造成心理性疲勞。有害因子危害身體的途徑1.由呼吸系統進入2.由皮膚接觸滲入3.由消化系統進入另外,大多數的物理性危害因子對於人體的危害是直接接觸傷害之部位,其危害的方式多利用危害因子所釋放的能量,而導致器官短期或長期的傷害。在勞工暴露於污染物的工作環境中,理論上將會有四種程度之生物反應:1.無法察覺的反應。2.輕微而緩和的反應。3.可逆的反應。4.不可逆的反應。凡有化學性、物理性和生物性等危害之處,對每種危害均應予以評估。所謂評估,即是作各種偵測。偵測可概分為兩大類別,即環境偵測及生物學偵測。1.環境偵測於作環境偵測時,總應該不忘兩個問題,(1)環境中有何污染物?(2)每種污染物的數量或濃度如何?若偵測結果,得之污染物對勞工的暴露不高,則只要作一次簡略的危害調查,以確定無健康危害即可。反之,若初步調查發現存有應予管制之危害,則於採取必要的管制措施後,應予再評估,以確保維持一個合乎健康的工作環境。環境測定包括為掌握作業環境內環境實際狀態所實施之規劃、採樣、化驗分析、簡易儀器量測、評估及個人採樣測定或生物採樣測定等工作。勞工在工作場所從事生產之際,由於作業環境產生之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不良因素之影響,常危害身體之健康,故必須利用各種安全衛生儀器,實施作業環境測定,評估其安全衛生情況,作為作業環境改善之依據,以保障勞工健康。在實施作業環境之前應先了解下列事項:(1)作業的種類與過程。(2)作業設備種類與運轉狀況。(3)原料的特性與使用、處理量。(4)局部排氣裝置的位置與性能。(5)有害物質的發生源與發生源之狀況。(6)作業場所的氣流狀況。(7)作業勞工的人數、位置與作業時間。(8)作業勞工的健康,有無發生疾病。2.生物學偵測有害因子的防範措施2.行政管理(1)減少個人暴露時間。(2)工作輪調。(3)健康管理。(4)整潔整理整頓。(5)個人良好之衛生習慣及工作習慣。3.正確使用防護具為降低意外災害的發生,基本上除了作業環境的改善外,亦需配戴個人防護具。因為有時工程控制並不能完全消除潛在的危害,所以個人防護具的使用,則成為保護工作者的最後一道防線。在選用個人防護具的時候,有幾點需要考慮的原則:(1)應能有效的保護人員,將危害因素隔絕。(2)應能針對污染的型態,包括物理性、化學性及生物性等危害性質,及對人體的影響與作業環境的特性,能提供適當的防護。(3)需穿戴舒適方便,且不妨礙作業。(4)防護具所採用之材質,不會引起人體不良反應,且配戴後不會明顯增加使用者身體負荷。(5)符合國家標準,具相當強度及耐久性,且維修保養容易。常見的防護具裝備有頭部、眼睛、臉部、聽力、呼吸系統、身體、手臂及腳部的防護等。除了正確的選用防護器具外,相關的教育訓練,更可協助使用者正確、熟悉的使用,以便達到充分防護的效果。4.實施健康檢查及管理勞工職業病之發生,係因工作之際暴露於各種有害物質環境中所致。一般職業病初期並無特殊症狀出現,例如有害物引起之工業中毒,雖有一般所見之頭痛、目眩、疲倦之類的現象,常因日久適應而不自覺,如未實施特殊健康檢查,則無法獲致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目的。各作業場所有關衛生管理重要事項,例如勞工健康管理資料、作業環境測定記錄等,均應加以保存,以備應用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