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doc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5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word版)(出处: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近一个世纪以来,抗菌药物在人类战胜各种感染性疾病得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日益突出得多重耐药菌问题已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减缓多重耐药菌得产生,阻断多重耐药菌传播,已引起医学界、政府与社会得广泛关注.为加强多重耐药菌得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得产生与传播,保障患者得安全,由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组织,58位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发起,邀请全国165位专家参与,历时10个月,召开了9场专题讨论会,在充分收集意见与讨论得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共识荟萃了国内外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得最新进展,总结了我国大多数权威专家防控方面得宝贵经验,旨在规范与指导我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得防控,提高我国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水平。ﻫ1概述1、1定义及临床常见类型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cebacteria,MDRO)指对通常敏感得常用得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得细菌,多重耐药也包括泛耐药(extensivedrugresistance,XDR)与全耐药(pan—drugresistance,PDR).临床常见MDRO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等。1、2流行病学不同监测网、地区、医院以及同一医院不同科室、不同时期MDRO得监测结果均可能存在差异.CHINET三级甲等医院监测结果显示:MRSA检出率在2008年之前持续上升,最高达73、6%,随后开始下降,2010年为51、7%,2013年为45、2%;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2010年检出率分别为0、6%、3、6%,2013年分别为0、2%、3、0%;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2010年检出率分别为56、3%、43、6%,2013年分别为54、0%、31、8%;XDR铜绿假单胞菌(MDR-PA)与XDR鲍曼不动杆菌(MDR—AB)2010年检出率分别为1、7%、21、4%,2013年分别为2、0%、14、6%。湖南省2011年度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该省MRSA检出率为37、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69、8%,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检出率分别为1、5%、3、6%,耐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24、8%、15、9%,耐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50、1%、44、8%。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已在较多医院出现,且耐药率出现较快增长;近年来,有些医院已出现碳青霉烯类耐药得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虽然分离率较低,但须引起高度关注。ﻫ1、3细菌耐药及传播机制细菌对抗菌药物得耐药机制主要有:药物作用靶位改变;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如氨基糖苷修饰酶;药物到达作用靶位量得减少,包括外膜孔蛋白通透性下降及外排泵得过度表达等。如MRSA得耐药机制主要为携带mecA基因编码得青霉素结合蛋白2a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得亲与力极低,而青霉素结合蛋白具有促进细菌细胞壁合成得作用,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能阻碍细胞壁肽聚糖层合成,从而产生耐药。VRE对万古霉素得耐药性多数就是由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得耐药基因簇引起得。产ESBLs就是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得主要机制。细菌得耐药基因在细菌间传播造成得耐药,如携带多重耐药基因得质粒在肠杆菌科细菌间传播得耐药。ﻫ医院内MDRO得传播源包括生物性与非生物性传播源.MDRO感染患者及携带者就是主要得生物性传播源.被MDRO污染得医疗器械、环境等构成非生物性传播源。传播途径呈多种形式,其中接触(包括媒介)传播就是MDRO医院内传播得最重要途径;咳嗽能使口咽部及呼吸道得MDRO通过飞沫传播;空调出风口被MDRO污染时可发生空气传播;其她产生飞沫或气溶胶得操作也可导致MDRO传播风险增加.ﻫ1、4MDRO主要感染类型与危害目前,认为MDRO感染得危险因素主要包括:(1)老年;(2)免疫功能低下(包括患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硬化、尿毒症得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接受放射治疗与/或化学治疗得肿瘤患者);(3)接受中心静脉插管、机械通气、泌尿道插管等各种侵入性操作;(4)近期(90d内)接受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治疗;(5)既往多次或长期住院;(6)既往有MDRO定植或感染史等。ﻫMDRO与非耐药细菌均可引起全身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