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研究微生物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与宿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医学微生态学(medicalmicroecology):研究寄居在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的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人体以及微生物和人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学科。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失调,微生态调节第一节正常微生物群分类按生境/定居分类原籍菌(autochthony)/常驻菌(residentflora)相对固定,伴随终生;密度高,免疫原性低。外籍菌(allochthony)/暂驻菌(transientflora/passengerflora)流动性大,有潜在致病性。按来源分:内源性菌群(endogenicflora):外源性菌群(exogenicflora):二、分布与组成分布不同宿主、不同部位分布不同。人体携带的微生物总重量约为1271g,其中肠道占1000g。组成三、生理作用生物拮抗(antagonism):抵抗外来致病菌,维持正常菌群内部的平衡,保护机体免受感染。生物屏障作用:竞争黏附,形成微菌落(microcolony)生物膜(biofilm)定植抗力(colonizationresistance)化学屏障作用:产生有害代谢产物,抑制其他细菌营养竞争作用7营养作用:参与机体代谢,产生维生素等供人吸收;免疫作用: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刺激免疫系统应答;抗衰老作用: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清除自由基(O2-);抗肿瘤作用:产生自身抑癌产物;激活巨噬细胞等发挥免疫功能抑制肿瘤。四、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微生态系:由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环境)组成,是宿主常驻微生物群与宿主生态区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口腔微生态系已发现细菌500多种;口腔链球菌为优势菌群,约占培养菌总数的60%;口腔不同部位菌群分布不同;口腔菌群失调可引起多种口腔疾病。呼吸道有21个菌属,200多种细菌,细菌类型相对稳定;鼻腔液中以厌氧菌为多,气管和支气管仅有少量细菌,细小支气管以下部位无菌;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可刺激机体产生全身或局部特异性抗体,是机体重要的生物屏障。食管与胃食管上部微生物群组与口腔接近;下部与胃接近,食管中尚未发现原籍菌。胃内原籍菌为乳杆菌和酵母菌。外籍菌为幽门螺杆菌等。幽门螺杆菌与胃炎、胃溃疡及胃癌有关。肠道量大:肠道微生物约占人体微生物总量的80%细菌为主:占粪便重量的30%-40%。厌氧菌居多:为需氧菌的100-1000倍。小肠生态系与大肠生态系:菌量至上而下逐渐增多肠道正常微生物群的类型:致病性类型:韦荣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及假单胞菌等。菌量少,病理情况下,可大量繁殖致病;互生类型:主要包括双歧杆菌、类杆菌等,数量多,对人体有益;中间类型:主要包括乳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既有生理作用,也有病理作用。肠道正常菌群的调节因素:胃酸选择性抑制或杀灭外来菌;肠蠕动使大量细菌被排出;肠道分泌物如胆酸、溶菌酶等可抑制细菌生长;微生物群相互作用保持平衡稳定状态;环境因素影响。阴道常驻菌主要为乳杆菌、肠杆菌、丙酸杆菌等,乳杆菌为优势菌群。皮肤常驻菌:表皮葡萄球菌、丙酸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非常驻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鼻咽腔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肠道正常菌群第二节微生态平衡与失调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生态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理性组合的动态平衡。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互生→抗生→偏生一、微生态平衡的标准正常微生物群:定位(location):指生态环境。原籍菌外籍菌致病菌定性(quality):指正常微生物群的种类。定量(quantity):指某生态环境中正常菌群的总数和各菌群的活菌数。优势菌是关键。宿主:正常微生物群随着人体不同发育阶段及其生理功能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环境:感染、辐射、手术、慢性病等定位转移:正常微生物群寄生部位发生改变而发生的微生态失调。异位寄生横向转移:原定位→周围环境纵向转移:原定位表层→深层血行转移:菌血症、脓毒血症异位病灶:与脓毒血症连续或同时发生三、微生态失调的诱发原因抗生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同位素:放疗、化疗;手术:其他因素:激素疗法、免疫抑制疗法、细胞毒性药物及营养失调等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第三节机会性感染一、基本概念: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infection):正常菌群在机体免疫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