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徐志摩再别康桥教学设计3篇徐志摩再别康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层面:体会全诗巧妙的构思,初步掌握通过意象分析鉴赏新诗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层面:朗读、设问、启发、讲解相结合。3、情感与价值观层面:领会诗人的惜别深情。教学重点:全诗意象的把握和体味。教学难点:诗人对康桥的深沉情感及新诗鉴赏方法。教学设想:一、回顾离别诗作,引出《再别康桥》古来痛苦之事莫过于死别,恰如归有光的三番丧亲,林觉民的就义别妻;死的别离纵是无奈,也只得坦然接受,而生的分离更令人黯然伤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此去经年,纵是良辰美景虚设,更与何人说”的凄清。古人对于离别有着深深的体会与情思,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板书:再别康桥)二、知人论世:介绍徐志摩个人资料,他与康桥的渊源。(1)学生读一读诗歌,说说诗人的初印象。(情感细腻、对母校的不舍、爱自由有梦想)(2)作者徐志摩,笔名云中鹤。曾经在美国、英国留过学,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与胡适等人成立了新月社,为新诗代表人物。深受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形成独特的人生观:追求爱、自由和理想的美。他喜欢以浪漫主义的情思、笔调抒写自我的性灵。诗作章法整饬,讲究意境和形象,形式富有变化,代表作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等。他曾经这样写到:“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蜜甜的机会了。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这首《再别康桥》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来到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朗读。(音乐美、建筑美)明确:句式:四行一节(整齐)。节奏:每节押韵、节节换韵。语气:舒缓、轻柔、低沉(悄悄、轻轻、沉默)。学生自由朗读;齐读;教师范读;体会、找差距;齐读,指名读。诗歌朗诵不仅要咬准字词的读音,更重要的是融入自己的感情,读出自己的体会。四、分析鉴赏——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诗人怎样表达自己惜别情怀?)1、[问]:读了许多遍课文,大家除了能感受到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外,对于作者所描写的康桥有什么印象?——(美丽),可以说是风光如画。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时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如今我们品味着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是不是可以称得上“诗中有画”。2、(1)找寻意象:这康桥以及它周边的秀丽都是通过描写景物感受的。[问]: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潭水,长篙,星辉)(板书,图画PPT展示,绘画美)没有告别送行的人,以及车水马龙,有的只是云彩,金柳,青荇,星辉等自然景物,造成一种清新感。(2)分析意象:哪些景物或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点评)这些事物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它们都已超越了它们的自然属性,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恋情。而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意象。3、意象:这些景物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自然景物,都浸入了作者的感情,而超越了它们本身的自然属性,是“经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引导学生感受全诗意象之美:全诗通过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表达了诗人在离别康桥时的那份恋恋不舍,那份依依别情,诗人对康桥由衷的喜爱。附:意象句子分析:(1)云彩。离别的对象与众不同。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2)金柳。为什么不说杨柳、绿柳而要说金柳?既与夕阳相映(落日熔金,但是水里可能是金色的,给柳树披金似乎没见到过),金又是最富贵的一种颜色。这里的柳已经不是普通的柳树了,而是代表着整个康桥,作者对康桥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选择了柳树最美的时刻来加以描绘,还把柳树比作新娘,连影子都是灿烂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时刻,由此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3)青荇。刚才讲到了柳,还是一种很美的植物,而且在中国人眼中,柳与离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西安有个地方叫灞桥,是古代送别的地方,伤心不过灞桥柳。但这里的青荇,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水草,而且还是在烂泥上,为什么徐志摩却愿意做这样的`一条水草?在这里,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也很可爱,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摇”一词表现了水草的快活与轻松。这种水草在柔波里招摇的意象,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明确:本来很一般的景物为什么会在诗人的眼里变得如此美好?因为这些景物上寄予着作者对于康桥的无限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