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之中.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之中.doc

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之中.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之中红旗区和平路小学王解冰美术课的德育功能,是十分明显的。作为一种美术活动所具有的德育价值,几乎随着美术课的整个过程出现。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在传授知识、启发智慧、发展能力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渗透到每一节课中是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国家民族的需要,更是我们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美术课在作为德育手段方面,有其它学科没有的优势。美术的特征是艺术形象,它不是通过理论的说教与灌输,而是通过具体的、有情趣、生动的形象反映出来的,所以生动、形象、有趣味、潜移默化,是在美术课中进行德育的特点。例如,六年级美术《欣赏(中国现在绘画作品)》课时,我打破以往的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欣赏教学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革命历史名画《血衣》、《怒吼吧,中国》、《万言千语》、《初踏黄金路》……让学生了解到,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血衣》用不同场景描绘了贫困人民同斗争地主的动人场面,对阶级社会压迫下的控诉;《怒吼吧,中国》用粗狂有力的线条刻画出在祖国危难时期贫苦大众仍要用尽全身所有的力量进行挣扎的;《初踏黄金路》描绘的是在金色的阳光下,西藏翻身农奴第一次从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喜获粮食丰收的情景……通过多媒体教学欣赏,学生们潜移默化中获得传统艺术的熏陶,进一步体会到新中国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继承革命传统,以昂扬振奋的精神与热情,建设着社会主义,致力“四化”建设的美好情感。记得一次美术课,外面下着大雪,我要求每位同学画一幅想象画,题目为“雪”。接着我提问每位同学将怎样表现雪,大部分同学都回答说,堆雪人、打雪仗等。听完同学们的讲述,我说:“雪”的意义很广,除了表现扫雪,堆雪人,滑雪等题材外,由雪还能想到什么呢?“英雄人物、高洁情操……”。这样一讲,同学们的思维活跃了,一幅幅生动的以雪为主题的作品诞生了。有表现守卫边疆的战土的,有冒着风雪指挥交通的交警,还有以漫画形式表现的“各扫门前雪”。这样一来,主题升华了,也活跃了同学们的思维。这种德育和智育的有机结合,不但丰富了学生想象能力,提高了创造能力,还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结合本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功能,根据美术的教学内容将德育渗透其中,将美育和德育教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成为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