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教学课件 小儿垂钓教案(十二篇).docx
上传人:17****69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儿垂钓教学课件 小儿垂钓教案(十二篇).docx

小儿垂钓教学课件小儿垂钓教案(十二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儿垂钓教学课件小儿垂钓教案(十二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小儿垂钓教学课件小儿垂钓教案篇一“腹有诗书气自华”,学好古诗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自身修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然而在目前的古诗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为了应付试卷,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多半是:一、解题,二、介绍背景、小儿垂钓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第七单元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1、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2、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3、能够掌握“品字词,想画面”的古诗学习方法。一、赏画入诗——体验情趣1、儿童一直是诗人心目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儿童的天真无邪、聪明机灵常常打动着诗人的笔触。瞧、这幅画曾经打动过哪位诗人?(出示,池上画面),并写下了一首——(池上),我们一起吟诵一番。2、(出示图画,)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欣赏另一幅画,欣赏完了能告诉我: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吗?3、师:的确,这是一副意境悠远又栩栩如生的画面。[设计意图:首先教师引领学生共同赏画,不仅运用了画面的直观效果来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有效地把学生带入到学古诗的情境之中。中间穿插诗句积累。第二、运用图片,配上古筝曲,让学生充分体验其中的情趣所在,再引入到文本的学习中就更流畅了。]二、引领学诗——寻找童趣(一)、解读课题。过渡: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幅画中的情景打动了我们,曾经也打动了唐代诗人胡令能,情不自禁写下了一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师:注意:垂,字第二横最长;钓,中间是一点。)齐读课题。知道题目意思吗?(二)、你了解(三)、初读释疑过渡:很多同学都掉过鱼吧,钓鱼的确是件很有趣的事,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又别有一番情趣呢!1、(出示自读要求)不信,就打开课本,自己轻轻地读这首诗。把诗读正确,读流畅。读准字音是读好诗的基础。来看看这几个难读的字音:(1)、(课件出示)蓬头、稚子、垂纶、莓苔、应”,指名两生读。(2)、听听这位老师怎么读的,注意字正腔圆。(课件播放录音)齐读生字,边读边记在心里。(3)、扫除了字音障碍,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这首诗读流畅了。(指名两生读)齐读。(4)、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古诗的平仄,韵律,把这首诗读好听了。[设计意图:“别有一番情趣”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平添了几分学古诗的兴趣。在设置“读准字音”,教师范读这一环节设计时,教师没有当场范读,而是把其他老师的朗读录下来,再进行播放。运用录音播放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有效的帮助学生记忆。]2、过渡:“诗读百遍,其义自现。”细细地读课文,说一说,你能读懂了哪些词语。(方法提供)可以借助工具书,结合画面,也可以联系上下文,还可以联系以前所学知识。小儿垂钓教学课件小儿垂钓教案篇二【知识与能力】学会认读并且书写“稚”“蓬”等生字词;有感情诵读诗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范读和指导书写掌握生字词;通过看图记忆尝试诵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受儿童的天真形象,品味【教学重点】赏析儿童的形象【教学难点】感受看图诵读、教师范读、朗读法、小组讨论(一)导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导入。同学们,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一切又都是新鲜的,还记得你们初次学习事物的场景吗?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同学积极发言)同学们都非常积极,你们学习的精神也是旺盛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看这位小朋友,他呀,也是一位正在学习的小孩儿。(板书:小儿垂钓,胡令能)(二)整体感知(1)同学们翻开书本,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2)老师检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出示“稚”和“蓬”两个字检查读音并强调结构书写。(3)教师进行范读,并请同学们归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说)明确:一个学习钓鱼的孩子,向路人遥招手,怕惊吓了鱼儿。(三)深入研读(1)诗中极力塑造了一位儿童的形象,我们就来看一看1.仔细阅读诗歌前两句,同学们圈点勾画出描写儿童外貌的词语,并进行概括。明确:蓬头——不打扮的自然形象;稚子——天真的孩童(同学举手发言)2.那儿童的动作又是什么样子的?圈点勾画关键词语。明确:学——学习的形象;侧坐——隐藏自己(点同学回答)3.出示书中的配图,进行想象,用词语概括儿童形象。然后同学大生齐读前两句。明确:这是一位天真、认真、小心、谨慎的儿童形象(2)我们都能亲切感受到儿童形象跃然纸上,那么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大生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