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厂区办公楼初步设计说明..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7.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厂区办公楼初步设计说明..pdf

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厂区办公楼初步设计说明..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厂区办公楼初步设计说明第一章概述一、工程概况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厂区办公楼位于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厂区内。项目用地北侧为原办公楼,在新办公楼建成使用前需保留使用。东侧为现有食堂建筑。用地相对平整,依山傍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总建筑面积:45951㎡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办公主楼27836㎡办公附楼4932㎡驳坎改造停车场5118㎡地下总建筑面积:8065㎡占地面积:4433㎡建筑高度:50米机动车停车数量:508辆其中室外停车位174辆驳坎改造停车库位162辆地下停车位172辆第二章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的设计招标文件2、甲方提供的勘察红线及规划条件图3、《办公建筑设计标准》JGJ67-89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第2005年版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年版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8、《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杭州市地区实施细则》CJS03-2002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10、《地下工程防火技术规范》(GBJ108-811、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规范、规定和标准第三章总体规划布局一、设计构思a、充分考虑本案与区域环境、周边建筑的协调共生。合理遵循企业分期建设发展的步骤,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用现代化的建筑理念结合传统建筑语言,诠释出建筑的本质特性,营造人性化、智能化、生态化的现代建筑空间。b、具有节能意识,创造绿色的活动空间。c、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节能的高层建筑。二、规划布局及功能分区该项目总平布置为北侧11层的办公主楼和南侧3层的辅助用房通过连廊组合成为一组整体,这样的布局可使办公区域和后勤区域既相对独立,又联系顺畅。北侧的办公主楼为11层,整齐规则的矩形办公主楼通过以石材为主,结合玻璃的表现形式,营造出一个整体感较强的建筑体量。这种建筑造型的处理方式使整个大楼空间效果庄重大气,整体而不孤立,统一而有变化,采光和通风均能满足要求。整体主楼从外观上看,在占地不太大,层数不太高的情况下有着较磅礴的气势,给人以较强的震撼力和冲击力,充分诠释了厂区入口标志性的建筑形象。南侧的辅助用房和主楼相互呼应;规整之余,通过斜墙、圆弧的穿插,连廊、柱廊的连接,以及主辅楼围合而成的半开放景观内院的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统一而又富有变化的空间形态,向心围合又能观山眺海的视觉走廊。整体布局充分考虑了建筑本身和周边道路的退让与亲和关系,在主楼北侧布置的入口景观主广场,既可改善建筑与道路的紧迫感,提供视觉缓冲空间,又可为办公人员提供室外景观和休闲场地,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建筑和厂区主入口的衔接过渡关系。建筑整体轮廓呼应公共道路走向,同时充分考虑和周边环境的渗透和协调。三、交通组织本设计力求做到流线明确清晰,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人员,车辆和消防流线。根据规划及建筑的功能设计要求,将人员主入口居中布置于主楼北侧,并通过贯通主楼的大堂设计可直达内庭院,并延续至后勤辅楼。主楼东西两侧分别设置次入口,并在靠近保留食堂的东侧次入口考虑了物流搬运的出入要求。辅楼人员主要流线依旧是南北向的延续。除前述外,在辅助用房南侧正中设置了主入口,右边为厨房货流出入口。同时亦结合廊道和道路在辅楼西侧布置了厨房人流出入口。这样以南北为主轴,东西为辅轴的流线布局,使得外来办事人员、办公行政人员、厂区作业人员等流线导向明确,相得益彰。车辆流线的组织,以西侧厂区主干道为轴,通过环绕整组建筑的道路解决。主楼车行主要考虑从东西两个山墙面出入。北侧结合广场设计的道路直达主入口门厅,车辆即停即走,从而使得整组建筑人流车流尽可能的分开,减少了机动车对办公区域的干扰。地面停车除原有停车场继续整合使用外,在建筑东侧道路靠近保留食堂一侧设置了部分临时停车位。此外建议可根据整体规划在主入口、25-C建筑等附近增设部分停车位,满足相应需要。地下室满铺设计,并和原有沿海堤改造后的室外停车位相连通。四、广场、景观绿化用地绿地布置和广场辅地以及室外休闲场地相互呼应,点、线、面相结合。入口景观广场,景观内院,沿海绿地结合屋顶花园共同构筑了整个地块的绿色景观环境,建筑空间的变化,连廊、阳光房和环境的结合,以及屋顶绿化的布置,使建筑和环境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建筑中有环境,环境中有建筑,整体景观效果有机而生态。不同层面,不同高度的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