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上起日-月上起时表最新文档.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3.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年上起日-月上起时表最新文档.doc

年上起日-月上起时表最新文档.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年上起日,月上起时表最新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最新文档,欢迎下载)年上起月表年月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正月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甲寅二月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乙卯三月戊辰庚辰壬辰甲辰丙辰四月己巳辛巳癸巳乙巳丁巳五月庚午壬午甲午丙午戊午六月辛未癸未乙未丁未己未七月壬申甲申丙申戊申庚申八月癸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九月甲戌丙戌戊戌庚戌壬戌十月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十一月丙子戊子庚子壬子甲子十二月丁丑己丑辛丑癸丑乙丑日上起时表日时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子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丑乙丑丁丑己丑辛丑癸丑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甲寅卯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乙卯辰戊辰庚辰壬辰甲辰丙辰巳己巳辛巳癸巳乙巳丁巳午庚午壬午甲午丙午戊午未辛未癸未乙未丁未己未申壬申甲申丙申戊申庚申酉癸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戌甲戌丙戌戊戌庚戌壬戌亥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昂立国际教育快乐进步,不走弯路!2015年K3(下)数学年月日教案教师姓名:李娜年级:K5学员姓名:课次:总课次,第次授课时间2015年月日(星期)时分至时分课题年月日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2、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3、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判断平、闰年。教学难点: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理解四年一闰的道理。课前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建议:教学步骤知识点总结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是特殊月。②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③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年二月是28天,闰年二月是29天。④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再闰。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平年前半年181天,闰年前半年182天,平年闰年后半年都是184天。⑤一年有四个季度。第一季度包括:一月、二月、三月,第一季度在平年共90天,闰年91天;第二季度包括:四月、五月、六月,共91天;第三季度包括:七月、八月、九月,共92天;第四季度包括: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共92天。⑥一年中重要节日:元旦(1月1日)春节(1或2月)妇女节(3月8日)劳动节(5月1日)青年节(5月4日)儿童节(6月1日)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党的生日(7月1日)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7月1日成立的【计算经过天数】:按算法分为三种情况。一、算头不算尾,例如:学校7月4日开始放暑假,9月1日开学,这个暑假有多少天?分析:“7月4日开始放暑假,9月1日开学”,假期包括7月4日,不包括9月1日。计算时要吧7月4日算进去,9月1日不算进去。7月放假天数:31-3=28(天)总天数:28+31=59(天)二、两头算,例如:妈妈5月4日到5月27日要出差,妈妈一共要出差多少天?分析:妈妈出差的天数应该同时包括5月4日和5月27日,头尾两天都要算进去。27-3=24(天)三、算尾不算头,例如:3月21日是星期二,5月15日是星期几?分析:从星期二开始往后再数7天,还是星期二。每往后数几天,就是星期二再加几天。我们可以从3月21日后面一天算起,算到5月15日,看经过了多少天,再按周期计算。3月经过天数:31-21=10(天)总天数:10+30+15=50(天)50÷7=7(周)……1(天)所以,5月15日是星期三。小结:计算经过天数,一定要先弄清题意,确定题目应该按那种方法计算,然后再逐月计算。【计算技巧】:一、闰年算法。判断非整百年份是否是闰年,只需要用年份末尾的两位数除以4就可以确定,能够整除的就是闰年,不能整除的就是平年。例如:1924年,24÷4=6,所以1924年是闰年;1914年,14÷4=3„„2,所以1914年是平年。原理:100是4的倍数,所以任何整百数都是4的倍数。因此我们判断一个数是否是4的倍数,只需看后两个数字即可,不需要考虑前面的整百数。判断整百年份是否是闰年,只需要用年份的前两位数(千位和百位)除以4就可以确定,能够整除的就是闰年,不能整除的就是平年。例如:1900年,19÷4=4„„3,所以1900年是平年;2000年,20÷4=5,所以20000年是闰年。原理:商不变的性质。二、多个月天数的计算。在计算多个月天数时,常常用连加的方法,加数太多,计算量比较大,可以简算:把每个月都看成30天,用乘法计算求出总天数,再用总天数加上其中几个大月多出的天数,减去平月不够的天数,就可以了。例如:1、求第二季度(一个大月,没有平月)共多少天?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