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七律长征【学习目标】1.掌握诗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学习诗歌语言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朗读诗歌的技巧,增加对诗的特点的感性认识。3.能在理清全诗思路的基础上,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豪迈气概。【重点难点】掌握诗中关键字词的含义,掌握朗读诗歌的技巧,增加对诗的特点的感性认识。【课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并抄写两遍。逶迤()()磅礴()()岷山()téng()细浪云yá()泥wán()2.熟读成诵,思考哪些诗句表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摘录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明确长征路线。并为大家说一两个长征过程中的事件或战役。次数1家长签字教师评价【课堂助学】导入。课文讲解。(一)整体感知。(二)精读课文。三、质疑问难。【课后作业】阅读原诗,回答问题。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大无畏精神?2.从哪里能看出“远征难”?又从哪里看出“只等闲”?有何含义?3.从“寒”和“暖”中体会到了什么?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这样连绵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像什么?如此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像什么?“腾”能否换成“流”?“走”能否换成“跋”?5.“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句诗写出了红军怎样的心情?从文中哪儿可以看出?教师评价家长签字【拓展阅读】十六字令(三首)毛泽东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注释】①离天三尺三:与天空只有三尺三的距离。作者原注:“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太平御览》引汉代《三秦记》:“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尺。”②万马战犹酣:千军万马战斗得正激烈。以万马酣战比喻山势奔腾。金代王特起《绝句》:“山势奔腾如逸马。”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英姿飒爽犹酣战。”③刺破青天:将青天刺破。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连山刺天。”④锷未残:剑刃没有残缺。《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锷(è),剑刃。⑤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神话中有以山为撑天之柱的讲法。【译文】山啊,快驰骏马没有下鞍。蓦然回首,仅离天三尺三。山啊,翻江倒海掀起狂涛。奔腾激越,如万匹战马酣畅征战。山啊,刺穿苍天锋刃依然尖锐。天似要塌下,雄峰却独撑其间。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资料链接】长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转移。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除陕甘苏区红军外,其他主要苏区的红军,也退出原来的苏区进行长征。第六军团1934年8月从湘赣苏区西征,10月到达贵州印江木黄地区同第三军会师。会师后,第三军恢复第二军团番号。中央红军主力1934年l0月离开中央苏区长征。长征初期,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实行逃跑主义,红军虽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却受到很大损失。这时,国民党军重兵正向湘西集中,中央红军如仍往湘西会合第二、六军团,就有覆灭的危险。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接受毛泽东改变进军方向的主张,红军转向国民党军力量薄弱的黔北前进。1935年1月,攻占遵义城。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挥下,转战川黔滇地区,四渡赤水河,歼灭大量国民党军,随后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进军云南,抢渡金沙江,摆脱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5月,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中旬,在懋功(今小金)地区与第四方面军会师。尔后,共同北上,翻越雪山,通过草地,8月到达阿坝等地区。当时领导第四方面军的张国焘坚持退却逃跑路线,进行分裂活动,擅自率领第四方面军和第一方面军的第五、三十二军南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进行严肃的斗争,坚持北上抗日方针,率部继续北上,攻占腊子口,突破渭水、西(安)兰(州)大道等封锁线,10月19日胜利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吴旗镇)。历时一年,纵横十一省,行程二万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