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政策的变迁.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内蒙古草原政策的变迁.ppt

内蒙古草原政策的变迁.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概述一、旧中国时期(1947年以前)二、民主改革时期(1948-1954)在半农半牧或农牧交错地区,以发展牧业生产为主,为此采取保护牧场禁止开荒的政策。采取轻于农业区域城市的税收政策,使牧民休养生息。实行稳步发展牧民间的互助合作的政策。有条件具备的地方提倡定居游牧。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增畜保畜竞赛运动,培养牧区劳动模范,奖励工作干部和技术人员。发展手工业生产和副业生产,适当举办与畜牧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小型工业。建立国营牧场与种畜场。给牧民以科学示范作用。重要论点:草原牧区战略地位:草原牧区90%以上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牧业是少数民族生存发展主要经济;是国民经济主要组成部分;是解决牧区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是国家工业化与发展农业不可缺少部分。草原牧区社会经济特点:个体的私有的小生产经济;主要靠牲畜自然繁殖,受自然条件影响极大;具体组织比农区困难多;长期民族压迫,造成复杂的民族关系民族隔阂。纠正牧区工作中错误的倾向:“重农轻牧”;“牧业落后论”;急躁冒进;机械地认为历史上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变为进步;忽视牧区特点及牧业生产,不了解发展牧业生产是发展牧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摆脱民族贫困落后的必经之路。三、合作化时期(1954-1958)牧民牲畜保持私有基础上,入社集体经营的几种办法:适龄母畜计头入社,劳股畜股按比例分配每年繁殖的幼畜和畜产品。其余牲畜交社代放,畜主出代牧费。牲畜作价或评分折股入社,劳股畜股比例分成。牲畜作价入社,付给畜主固定利息。并按劳分配。牲畜作价入社,分期偿还。牧主牲畜(牧主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处理方式:小牧主加入合作社,牲畜入社,按畜股分红。办公私合营牧场,牲畜交牧场代牧,生产工具租用。加入国营牧场,牲畜交场代牧。发展状况:1958年7月实现牧业合作化。共办合作社两千多个。牧主接受了改造。1958年内蒙牲畜头数发展到2447万头只。重要会议:1957年11月中央农村办、中央民委、农业部联合召开牧区畜牧业生产座谈会。朱德副主席讲话,邓子辉副总理作会议总结报告。四、公社化时期(1958-1965)1962年中央制定《牧业四十条》重申牧区半牧区以牧为主方针和保护草原禁止开垦政策。总结内蒙经验,提出发展草原牧业“八字宪法”:水(发展水利)草(打草种草)繁(提高繁成率)改(改良畜种)管(改善饲养管理)防(防病防灾)舍(建造厩舍)工(工具改革)五、文革时期(1966-1978)六、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后)21世纪以来:2002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2]19号)文件。提出建立各项制度,推行轮牧休牧禁牧,实施退耕还草,强化草原监督管理等政策。内蒙古实施退牧还草工作。2002年休牧禁牧近3亿亩,其中禁牧1.7亿亩。国务院在农业部建立草原监理中心。内蒙监理机构加强,建旗县以上监理机构107个,干部近2千人。2002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31次会议,批准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蒙古草原保护政策和建设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并落实草原平衡政策。内蒙草原管理建设的新成就(2005):草原承包面积7.3亿亩,其中有偿使用的6600万亩。草原围栏面积3亿亩。退耕还草草原面积4200多万亩。退牧禁牧休牧面积7.4亿亩。其中退牧还草1亿多亩。投资24亿元。改良草原、人工种草、飞播牧草保留面积7677万亩。牧区牲畜发展状况(2005):大畜(年末存栏)471.5万头;绵羊3621万只;山羊1533万只;大小畜共计5625.4万头只,折合羊单位7511.5万。牧区年提供畜产品:肉类148.4万吨;奶361.5万吨;羊毛7.75万吨;羊绒6500吨;皮张4000多万张。研讨:中国草地经营管理政策体制和发展现代生产力建设新牧区问题鄂温克旗家庭牧场畜圈(1985.10)阿拉善左旗飞播草场(85年)呼盟鄂温克旗白音托海镇(十八户试点之一)草地建设(1985年10月)鄂温克旗家庭牧场鄂温克旗家庭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