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优秀教案精编.docx
上传人:子安****吖吖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6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精编.docx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_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初中语文优秀教案1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词二、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1、齐读课文。2、提问:⑴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⑵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你们想去颐和园吗?(想。)那好,就让我们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游览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二、复述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作者的描写中读懂什么。2、学生汇报:⑴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长)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课文用了具体的数字说明长廊的长。你知道7000多米有多长吗?⑵长廊还有什么特点?(长廊美,长廊周围的环境也美)你是怎么感受到的?⑶结合理解神清气爽。⑷指导朗读:突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四、学习第三自然段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2、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谈:⑴作者的观察点是在山脚下,从下往上看。⑵从下往上看,看到了什么?(佛香阁、排云殿)⑶佛香阁耸立在半山腰,可见它的高;闪闪发光的琉璃瓦和金碧辉煌的宫殿,可见它的美。⑷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抓住佛香阁、排云殿的宏伟气势这一特点来介绍的。3、指导朗读:强调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五、学习第四自然段1、一转眼,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2、作者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分别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⑴写树丛、屋顶、宫墙,重点描写颜色,突出美。⑵写昆明湖,用比喻和反衬突出它的静和绿。⑶写远处的城楼和白塔,突出它的古老。3、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从近到远)4、指导朗读。六、学习第五自然段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1、自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2、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且姿态不一。)3、指导朗读。七、朗读全文八、创设情境,拓展练习这一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颐和园,感到颐和园确实很美。所以,作者在课文的最后再一次点到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究竟颐和园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点,作者没有向我们介绍呢?你们能根据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向大家做个介绍吗?现在,每个同学选择一处颐和园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点,可以是作者介绍过的,也可以是作者不曾介绍过的,像导游一样,带领着老师、同学到颐和园游览、观光。要想介绍得好,首先课文先要熟悉。因此,先把你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争取将它背下来。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同学练习当小导游。在小组练习的时候,有什么不足之处,同学之间要相互纠正、补充。(全班交流)九、总结,布置作业同学们当小导游,都很称职(根据本班情况继续加以评点)。回去之后,可以向你的爷爷、奶奶等做介绍。可根据他们的不同需要介绍颐和园的景观。还可以学习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抓住特点介绍景物的表达方法,练习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绍一处你熟悉的景物。【板书设计】长廊──长18、颐和园万寿山──美美丽的大公园昆明湖──静初中语文优秀教案214、古代寓言二则教材分析:两则寓言分别揭示了事物都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自以为是,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会弄巧成拙,会失去到手的机会的道理。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规律”及“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规律”及“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学生:搜集其他寓言故事。教学方法:讲解、探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1.读书指导。(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①板书课题。②谈话导入。根据平时的积累,说说你了解的寓言故事,最好能说出寓言给你的启示。(学生发言交流后,教师顺势引入新课。)③其他导入形式。或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如:(投影几幅有关寓言故事的图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用一个恰当的成语形容画面内容。(组织学生成语竞猜)这些成语有很多都是由寓言故事演变而来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古代寓言。或讲述现实社会中有关因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