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文化的弘扬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传统中国文化的弘扬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doc

传统中国文化的弘扬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2.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传统中国文化的弘扬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摘要:五千年历史,五千年文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人文素质关系着整个社会的人文素养走向。加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将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关键词:传统中国文化大学生人文素养悠悠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优秀独特的灿烂文化,这对一个民族而言,是一种骄傲的资本,也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以文熏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弘扬对于个体或是群体人文素养的提高、社会的净化尤为重要。在人类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品质是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将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光辉杰出。有注重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民族、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还推崇仁爱原则,倡扬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并重视人生价值,强调个人在家庭人伦以及社会关系中的义务;还倡导追求高雅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不为神役""不为物役"的人文精神,强调对群体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感。当传统文化内化为人的素养时,便赋予他们一定的思想、观念、情感和性格,这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将起到重要的支配作用和决定作用,因而必须重视传统中国文化的弘扬和及其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我国也一直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早在1995年,原国家教委就开始倡导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并将之视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1995年12月28日,原国家教委高教司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报告会”上,时任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的周远清大声疾呼:应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并认为“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更应当成为我们面向21世纪改革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思考问题。”1998年,教育部又推出了加强高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新举措,即在北京成立了“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随后,又在一些普通高校设立了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谈到:“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我呼吁,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泽被后世。”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也明确提出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在青少年。同时,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如季羡林教授、杨叔子教授、周之良教授等也都积极地呼吁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可见,无论是教育管理部门,还是社会舆论,都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目前,随着从小就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也不断提高,其行为体现出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赞扬。如长江大学学生为救落水儿童勇搭人梯救人的壮举展现了他们作为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李丽、徐本禹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大学生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极其充满爱的内心和不怕艰难困苦的顽强意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洪战辉没有被生活的苦难压倒,而是笑对苦难,顽强的生活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国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汶川地震,大学生纷纷捐钱捐物献血,争当志愿者;而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也到处是热情的大学生志愿者……对此,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我们深感骄傲,但我们也看到了当代大学生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所折射出的大学生人文素养欠缺的一面。如1、动力不足,缺乏恒心。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部分学生政治观念模糊,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趋向于实用主义,重功利讲实惠,缺乏长远打算、远大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感,因而没有强大的动力。2、缺乏奉献精神。独生子女受到父母过分的呵护,易造成成年后的敬业精神匮乏、社会诚信形象不佳的情形。背离了职业人才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还有的学生性格孤僻,自制能力差,不善于交往,缺乏宽容与合作精神。3、身体、心理上的问题。许多学生身体状况不佳,身体瘦弱,近视眼较多,心理比较脆弱,一旦受到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4、缺乏自理、自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基本功不扎实,专业素质不高,实干能力欠缺,被动应付现象突出,主动参与能力较差,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并发挥其对大学生的伦理道德、人生智慧、精神价值、文化基础、人格熏陶、习惯养成的培养的作用十分重要。方法有如下三条:一、开展实践活动,大力地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宽度。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