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1.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1.pdf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1.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芜湖一中胡天宝一、课标解读: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通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过程与方法“情境—体验-探究-感悟”教学模式。鉴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块中有关政治和经济史的内容,所以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创设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探究。在此模式下,体验互动,学生分组活动:课前,将学生分成四个调查小组:第一组—地主阶级抵抗派、第二组—洋务派、第三组—早期维新派、第四组—康梁派小组,各自收集相关人物的有关材料,包括他们的观点和具体行为,最后选派中心发言人总结陈词(形式不限)。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调查,收集资料,参与互动,锻炼学生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肯定学生的成果,并加以适当补充。(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艰难历程及其与救亡图存的紧密联系,体验先进人物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使学生认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仅取决于个人志向和奋斗,也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今天社会主义制度为我们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奋斗进取的精神不能改变。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是难点,之所以将其确立为难点,主要是因为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块的知识,它和列强侵华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一难点主要通过教材和相关材料让学生活动探究,教师总结。四、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课堂教学五、设计思路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中国文化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清王室的衰微,同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走上近代化的征程。在探索的过程中,人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强烈交锋。本课的学习力图让学生掌握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由于前面必修Ⅰ、Ⅱ对相关政治、经济的学习,因而学起来难度不大,故本课的教学更多地采取展示资料、问题探究、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进行学习,最后达到感悟升华,对本课内容形成总结的认识。六、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播放幻灯:两种文明的碰撞对比中西方近代前夕的历史,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农业文明的夕阳与工业文明的朝霞当东方人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陶醉在田园牧歌式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材料一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材料二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传统文化的衰微,中国文化同其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在长达100多年的探索过程中,人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学生齐读: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投影课题碰撞嬗变抉择突破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戊戌变法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颜面尽失,不得已向蛮夷之邦——英夷,屈辱求和。这场战争给古老的中国带来巨大的冲击,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率先惊醒,开始摆脱与西方隔绝的状态,逐渐走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历程。【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嬗变篇一、西学东渐师夷制夷1.开眼看世界的背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新思潮的萌发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