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wúbiān)的黑暗和奇耻大辱,放眼家园国家,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主题曲亦使用此组诗《七子之歌·澳门》。由于纪录片的影响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用作主题曲。闻一多先生(xiānsheng)的想和做学习(xuéxí)目标晚年(wǎnnián)的闻一多先生清华大学的闻一多塑像云南大学的闻一多塑像青岛的闻一多塑像闻一多先生(xiānsheng)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⑴、诗人:《死水》《红烛》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⑵、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kāishǐ)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⑶、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gé〃mìng)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朱自清《挽一多先生》:“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zhōnɡɡuó)!”冰心:“闻一多的《死水》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关于(guānyú)作者与作品闻一多臧克家于1930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徒,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lǎoshī)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解释下面词语、红色字并记忆1.弥高:更高。弥,更加。2.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3.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穷苦的样子。穷年,终年(zhōngnián),一年到头。4.群蚁排衙: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5.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6.警报迭起:指国民党当局蓄意杀害闻一多的信号多次出现。迭,屡次。7.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多音字形似字辨析(biànxī)(在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初读感知(gǎnzhī)感知(gǎnzhī)内容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xiānsheng)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他“说”了,跟着的是“做”;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zàishuō)。”“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3、本文主要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jīngshén)?(从原文中找相关词语)学习(xuéxí)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sīlù),找找其中的过渡句,说说它们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过渡(guòdù)句:3.闻一多先生只做不说,从中可见他怎样(zěnyàng)的品行?4.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xiānsheng)说了什么?做了什么?5.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如何(rúhé)处理“说”和“做”的?从中可见他怎样的品行?6.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zuòzhě)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7.结合原文,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sīxiǎng)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二、理解、品味(pǐnwèi)语言①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bùzuò)而研究志趣正浓。②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mínzú)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③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wàngwénwènqiē)”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它”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yīzhǎn)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