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该文件-江汉大学“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浏览该文件-江汉大学“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

浏览该文件-江汉大学“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页共NUMPAGES7页第PAGE\*MERGEFORMAT7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7页附件1北京林业大学“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是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重要标志,对带动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我校专业建设工作朝着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方向健康发展,为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2号)文件精神,制定北京林业大学“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一、“十五”专业建设回顾(一)“十五”专业建设取得的成绩“十五”期间,是我校调整、改革、发展的五年,学校的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科梯队的学术水平有一定提高,专业教学科研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为学校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与布局“十五”期间,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和学科建设成果,增设了工业设计、市场营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园艺、草业科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包装工程、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日语、地理信息系统、数学与应用数学等14个本科专业,学校本科专业达到40个(共计51个专业和专业方向)。其中,农学学科门类专业6个,占专业总数的15%;工学学科门类专业12个,占30%;管理学学科门类专业7个,占17.5%;理学学科门类专业9个,占22.5%;经济学学科门类专业2个,占5%;文学学科门类专业3个,占7.5%;法学学科门类专业1个,占2.5%。这些专业覆盖了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11个学科门类中的7个,形成了农、工、理、管、经、文、法等协调发展的多科专业群。2.全面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十五”期间,学校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一次大的修改,制订了《2002版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本着“协调发展、整体优化、拓宽基础、增强实践、分类培养、因材施教”的原则,固化教学研究成果,进一步加强了基础,拓宽了专业面,增加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课时量,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建立了一套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几方面融为一体,符合新世纪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特征。3.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几年来,学校坚持校内培养与国内外延揽并重、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各种政策,采取多项措施,积极稳妥地扩大教师规模,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同时,采用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质量标准,规范教学过程;加强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保证教学质量持续提高。近五年来,全校教师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教学奖81项、讲课竞赛奖8项。4.积极开展专业评估工作“十五”期间,为促进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学校建立了2~3年一次的专业评估制度,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专业评估方案和科学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专业评估。专业评估工作对加强学校对各本科专业的宏观管理,全面了解我校本科专业的教学状况,发现和解决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二)“十五”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十五”期间我校在专业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专业的整体结构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专业的结构与布局存在着不合理现象,部分专业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改造和调整任务还比较艰巨。学科交叉与融合做得不够,理工结合、文理渗透还未深入到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中。2.专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优势专业数量不多,专业的品牌和特色创建工作有待加强,各专业办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专业存在着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得力、阶段性建设目标不清楚等问题。3.教学改革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高水平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不多,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还不够深入,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二、“十一五”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本着加强重点、突出特色、扩大优势、优化结构、协调发展的原则,主动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校质量、结构、特色和效益的协调发展。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核心,积极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以专业结构与布局的优化为主线,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