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曹植赠答诗的思想意蕴(常用版).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1.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试论曹植赠答诗的思想意蕴(常用版).doc

试论曹植赠答诗的思想意蕴(常用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试论曹植赠答诗的思想意蕴(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试论曹植赠答诗的思想意蕴2007年第6期(总第125期)青海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Qingha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NO.6,2007GeneralNo.125试论曹植赠答诗的思想意蕴王丽珍(青海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青海西宁810008)[摘要]建安时,以诗赠答已形成蔚为大观的局面.曹植赠答诗在情感,意境上较传统赠答诗有新开拓与创变,探析其诗歌表现的政治内涵与人生遭际,有助于获得对曹植诗歌特点和独特成就的全面认识.[关键词]曹植;赠答诗;寄慨政治;发咏人生[中图分类号]j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102(2007)06-0100—04"赠答诗"是中国文学中十分特殊的一类作品,是诗人之间情意交流的重要凭借,不仅在整个诗歌发展过程中有源远流长的传统,同时,也因其中对"人我","群己"关系的着意关注,反映出当代社会的种种面相.它的存在.对文学和社会两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建安时期,"以诗赠答"就一直是文人社会中相当盛行的社交活动,许多诗人将赠答诗作为抒情言志的重要契机之一,并创作了许多优秀之作.曹植的赠答诗在建安同类诗歌中成就突出.萧统的《昭明文选》将诗分隶二十三门,其中将"赠答"专列一门,曹植的《赠徐干》,《赠丁仪》,《赠王粲》,《赠丁仪王粲》,《赠丁翼》,《赠白马王彪》被列入其中,此外,根据赠答诗的特点,亦可将《送应氏二首》归入赠答诗一类,这样,在曹植现存的赠答诗中,除《赠白马王彪》一篇写于曹丕称帝以后的黄初四年,其余各篇均写于曹操当政时期的建安年间.本文拟就曹植赠答诗中所透视出的政治现实与人生遭际的深刻内涵略作探析,以期获得对曹植诗歌的全面认识.一,揭示诸子冀为世用而不得的政治处境曹植赠答诗充分表现了与诸子之间的挚友情谊,大多诗篇反映了他们不为世用的政治处境与思想,深刻揭示了他们冀用于世的要求与现实政治之间的矛盾.《送应氏二首》即是这一矛盾的反映.这两首诗是送别应场之作,与送别之中表现出对应氏的不为世用的关心与同情.其一以写董卓于初平元年二月徙献帝于长安,纵兵焚烧洛阳宫殿那样丧乱的现实为送别的社会背景.诗中概括写了20年后洛阳依旧衰败,残破的景象,以洛阳城市的破败,田园的荒芜,百姓大量死亡的现实,表现战乱之后的洛阳及中原一带的残破萧条.整首诗都是从应氏角度来写的,以应氏在"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的眺望之下,来展开社会乱离的景象描写和对社会灾难与个人联系在一起的情感的抒发,为下一首直接写送别作了准备.其二紧承第一首所写那样的乱离时代与生活,开篇"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接着以"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强调人生短暂,充分写出"嘉会"的难得和弥足珍惜.因而"愿得展燃婉"自然就成为情感上的殷切要求,然也就此时却有"我友之朔方"之别,从思想愿望和实际生活的矛盾中深刻写出别情之难当."送别"也就自然是情理中的事了.诗人写其对应氏的送别,是在写"亲昵并集送"的基础上给以突出和强调."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说明与其他亲友送别不同."爱至望若深,岂不愧中肠"是诗含义最深之处.应场曾写《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全诗充满飘沦忧伤,生死莫测的思想感情,他的灾难生活遭遇是乱离时代造成的,处在这种时代,也使他具有积极有为的历史使命感,怀有拯世济物,冀为世用的强烈愿望.他渴望曹丕能象《诗经》所说的"凡百君子,敬恭尔位"那样对待自己的职守,给他以任用或援引,以副其冀为世用的饥渴之怀.从他写给曹丕的这些诗可以看出"爱至望若深,其不愧中肠"的深刻含义,亦即应氏在"之朔方"之前,在政治上也曾深望曹植能够给以援引,曹植因不能答其深望,而以为愧.此如张玉谷《古诗赏析》论《送应氏》等诗时即指出:陈王"有爱才之心,而无援才之力.故于同时六子,赠送诸什,时[收稿日期]2007—09—08[作者简介]王丽珍(1957一),女,汉族,河北邯郸人,青海师范大学副教授.一l00—露此意."…正因为曹植不能答应氏这种冀其援引的深望,所以应氏还不能结束"之朔方"的漂沦生活而副其冀为世用的饥渴之怀."愿得展燃婉,我友之朔方"对矛盾的揭示也就深刻.用"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表现离别之意.最后以"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来写送别者的思想愿望,含义极其深刻,不仅是生活上的相伴不离,更是政治上的志同道合.曹植在赠别诗中对应氏这种欲为世用而不得的处境给予深切的同情,把应氏视为挚友,情属爱至,因无力对其援引而深感惭愧,并愿为比翼之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