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族器乐赏析论文.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国民族器乐赏析论文.doc

国民族器乐赏析论文.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器乐鉴赏论文其实,我选修关于音乐的课程主要是为了放松心情,因为只有在听音乐时,才能彻底解放我的双手,同时让耳朵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的确是这样,不论懂不懂音乐的人,听音乐时,他都可以听出其中的喜怒哀乐,而无需语言的赘述。欢快轻松的音乐可以使人心情放松,将烦恼先搁置一旁,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欢愉;悲怆哀伤的音乐,能够让人和倾诉者一起分担。我想一定的乐理知识对上音乐类选修课还是必要的,上本课程时,我想我做到了心无旁骛,尽情享受音乐,将烦恼暂且搁下。尽管有时听不懂乐曲所表达的深层含义,但借助于标题或您的引导,我或多或少的了解了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在本课程中我见识了许多中华民族特有的乐器,我感受了许多经典的中国民族器乐,如《二泉映月》、《百鸟朝凤》、《光明行》等,感叹中华民族器乐的无限魅力。听音乐过程中,您为我们介绍了创作者的身世背景和音乐的创作背景,剖析音乐的结构,进一步传达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这使我们更深层次的理解了音乐,也就从官能和感情的欣赏层次上升到了理智的欣赏。下面就结合个人感受和相关的课程知识来谈一下对《二泉映月》的赏析。在高中时就知道阿炳的《二泉映月》,当时只是知道它有名,自认为有这么好听有意境的曲名的音乐一定很好听。于是到大学后,就从网上下载下来听了一下,当时的开头就让我心里一怔,心想它所表达的绝非轻松欢快,而是悲怆叹息之类的情感,这与题目的意境似乎是矛盾的。所以也就迷惑了,这样的音乐何以成为名曲?或许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吧!不过有时,当自己情绪比较低落时,就听听它,借以倾诉心中不快。直到上这门课时,听到老师讲《二泉映月》的来源和创作背景时,这才明白了阿炳的无奈与苦楚的人生。其实不用太多解释,无论是有还是没有音乐基础的人,一听这首乐曲,都能感知到它所表现的悲怆。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卖艺时并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这时方定下曲谱。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已的痛苦身世。”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1951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放此曲;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后来,彭修文将此曲改编成民族器乐合奏曲;吴祖强改编成弦乐合奏曲;丁芷诺、何占豪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丁善德改编成弦乐四重奏等等。中国唱片社曾将阿炳于1950年夏演奏此曲的钢丝录音制成唱片,畅销海内外。《二泉映月》采用变奏曲式,一开始有一段无奈的叹息般的引子,《二泉映月》的音乐意境似乎可以这样设想:乐曲由一声凄楚的长叹开始,接着作者沉痛叙述了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的不幸遭遇。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盲艺人背着乐器、拄着竹棍沿街流浪的形象。在皎洁的月光下,远处惠山泉水在潺潺流淌,想象着这优美的自然景色,失明的阿炳却按捺不住内心的苦痛而大声疾呼,周围的世界为什么漆黑一团?何处是生活的出路和希望!他用激昂悲愤的语调,倾吐了自己的屈辱和痛苦,诅咒了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平。当炽热的感情沉静下来的时候,他又渐渐陷入了沉思:“世界会有一天变好的吧?”带着这种朦胧的憧憬和希望,但又似乎交织着疑问和伤感,音乐在梦幻般的意境中结束。个人感受是,这样的开头比较平缓深沉,奠定了乐曲的感情基调。之后很快出现了平缓倾诉性的主题,细细的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的身世,似乎是在向人们倾诉自己的辛酸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