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ppt

新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祖国的西北、东北、内蒙部分地区,可以看到一些能骑善射的人们,他们时而跃马扬鞭进行跑马竞赛,时而开弓搭箭开展射箭比赛,时而三五成群较量一番摔跤,时而兴致勃勃练习几回举重……他们就是锡伯族。新疆现有锡伯族3万6千余人。18世纪中叶,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将部分锡伯族迁往新疆,而后这些锡伯族在伊犁河谷屯田定居,开拓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大部分聚居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县、巩留县。锡伯族的史诗《离乡曲》详细记载了锡伯族军民从东北西迁伊犁的壮举,描述了锡伯族后代在西北屯垦戍边的情景。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他们最初游牧在大兴安岭东麓,至十六国时(304年~439年)。慕容等部南迁至黄河流域并建立了政权,后融于汉族。少数鲜卑人仍然居住在嫩江、绰尔河、松花江一带,保持了原来的生产方式。这部分鲜卑人就是今日锡伯族的先民。也有说锡伯族来源于匈奴,或室韦,或女真。清代以前,他们繁衍生息在以伯都讷(今吉林扶余县)为中心的东至吉林,西至呼伦贝尔,北起嫩江、南抵辽河流域的广阔地区。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捕获物基本上平均分配,人人有份。在我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接壤处,有一个全国惟一的锡伯族自治县--查布察尔锡伯自治县。县内聚居着2万名锡伯族人,是我国锡伯民族文化保存最完整、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县。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锡伯族人使用锡伯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居住在东北的锡伯族人使用汉语。锡伯文是1947年在满文的基础上略加改动而成。大多数锡伯族人通用汉文。新疆地区的锡伯族人有的还兼通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锡伯族的村屯四周筑有围墙。住房自成院落,庭院种植花木蔬菜。大门多朝南开。住室的窗户和箱柜等家具都雕图案,最常见的是牡丹和莲花。锡伯族妇女擅长剪纸,纸糊的窗户都用剪纸装饰得十分美观。传说在远古的时候,锡伯部落人出动围猎,留下名叫喜利的姑娘,照看老年人和儿童。围猎人一直不归,喜利姑娘战胜各种困难,消灭旱魔,保护了老年人和18个孩子,并把孩子们抚养成人,都组成了家族,保护了锡伯部落人繁衍兴旺。玉帝认她为女儿并封为“喜利妈妈”,后来演变成“喜利妈妈”,成为锡伯族人家世代供奉的女祖宗。传说反映了远古的锡伯人,战胜困难、打垮恶魔、生息繁衍中女人的地位和作用。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抹黑节、杜因拜扎坤节(西迁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有的节日与汉、满族大略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过去锡伯族人民有在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相互抹黑的习俗,久而久之,这一天就成为锡伯族传统的“抹黑节”。这天天还没亮,一群群顽皮的孩子和青年就走出家门,拿着沾满泥水和灶灰的抹布、毡头,走街串巷,逢人就往脸上抹一点儿黑,一直到天亮才肯收场。被抹了黑的人非但不生气,还视此为大吉大利。原来,锡伯族人民认为如果在这一天被抹了黑,天火便不会烧身,庄稼就不得黑穗病。现在过抹黑节,其迷信色彩早已退去,只剩下娱乐的性质了。这是锡伯族传统的盛大节日。这一天是当年被迫西迁新疆屯边的锡伯族人与留居在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话别的日子。二百多年过去了,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锡伯族人都要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并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传统节日。节日这天,家家都要把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好丰盛的食品,穿上节日盛装,相聚在一起,弹起“东布尔”(锡伯族的一种乐器),吹起“墨克调”(锡伯族的一种曲调),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贝勒恩”,来庆祝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此外,还要进行摔跤、射箭、赛马等传统体育活动。过西迁节时,家家吃鱼,户户蒸肉,届时还要三五成群到野外踏青摆野餐。忌食狗肉。忌穿戴狗皮制品。全家进餐按长幼就座,以西为上。晚辈路上遇见长辈要问安并让路。锡伯族注重礼节。在家庭生活中,长幼有序,晚辈对尊长行“打千”礼。不能在屋内吹口哨,不能用筷子敲桌子和碗碟等。不许坐、踩锅灶,也不许坐或站立在门槛上。锡伯族禁止同姓通婚。旧时,男女青年的婚姻,由男方找一位有威信、能说会道或与女方家庭关系密切的人做媒提亲,婚礼要进行数日。主要是在女家举行出嫁仪式,称作“阿吉协仁”(小宴日);在男家进行成婚大典,即“安巴协仁”,男方要大宴宾客,多举行贝伦舞会,庆祝婚礼。第9天新娘回门。进入80年代,锡伯族同汉族通婚者逐渐增多。锡伯族以米、面等为主食,也食用奶茶、酥油、牛肉、羊肉等。秋天习惯用圆白菜、韭菜、胡萝卜、芹菜和辣椒腌制咸菜,叫花花菜,作为冬春两季的食物。还喜欢在农闲时打猎、捕鱼,并用鱼腌制腊鱼肉。锡伯族服饰受满族人影响较大,男穿左右开衩长袍、短袍;妇女穿长旗袍,绣花鞋,喜欢戴耳环、手镯、戒指等饰品。锡伯族的文学艺术丰富多采。有民间文学、民间故事、民歌、宴歌、神活、寓言及念说。在人民群众中有影响深刻的叙事长诗《率乡曲》、《喀什喀尔之歌》、《三国之歌》,以及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