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运用多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docx

运用多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运用多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多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摘要: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源泉。亚里士多德作过这样精辟的阐述:“思维从惊讶开始。”数学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的动态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我们应该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联系实际,运用多种方法创造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关键词:创设教学有效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课改中如何创设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呢?本人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如何把学和玩和谐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也是我们教师要时时考虑的。数学课本中有许多小竞赛、小游戏,合理地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有目的地设计一些游戏活动。例如:我所执教的三年级的《可能性》在教学中我就设计了摸球游戏、掷骰子游戏、魔术等。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一节课很快就在愉快中结束了。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下课铃响了还不舍得下课。再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可在地面上画出很多均等小格,学生任意站在小格内,比比哪一格站的人多。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会主动积极思考,如何才能在尽可能小的空间里多站几个人。这种游戏过程,既是学习知识、练习巩固的过程,又是提高、加深的过程。由此可见有趣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情境创设要有一定的吸引力,要生动、奇特、能够吸引学生,调动学习兴趣。因此可以根据课本中的情境图编成一个小故事,或创设一个围绕教学内容的情境导入,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动画故事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创设含有一定问题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引发出学生的探究热情。例如,在教学《吨的认识》一课时,我创设了森林里动物参加体检的情境。(课件演示)在体重秤前(能显示三位数),小松鼠、小马、大象正在排队等候测量。小松鼠先站了上去,电子秤显示200克,小马站了上去,电子秤显示150千克,轮到大象了,它刚站上去,电子秤就爆了,其他动物笑得前仰后合。(同学们也哈哈大笑)我趁势导入:“小朋友们,发生了什么事?”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大象把秤压坏了”“它太重了”“哦,原来这样,那它到底有多少千克重?”“800千克”、“3000千克”、“5000千克”……“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到底有多重。”(图片显示)一头成年的大象体重120000千克。费劲地读完后,学生“哇”出了声。“我们用千克来做单位读起来还这么麻烦。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重量王国’里的新朋友——吨”。如果在教学中直接给出“吨”的概念,灌输知识的味道很浓,且太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这样的话孩子们很容易理解“吨”的单位。再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首先让学生看“乌鸦喝水”的故事片。然后,提问:同学们,聪明的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里就喝到了水,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石子占有了原来水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所以乌鸦就喝到了水。这样,从熟悉的故事入手,采用动画的方式呈现,有利于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情境”不能为故事而故事,为游戏而游戏,要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三、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具有很强的诱惑力,悬念设置于课的开头,可以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悬念设置于课的结尾,则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悬念是牵制学生思维的线,小学生好动好奇又好胜,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来诱发学生产生揭开问题秘密的思想意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例如在教“年、月、日”这节内容时,上课一开始我就设置这样一个悬念:有一位老爷爷,他到2008年才过他的第18个生日,你知道他到2008年有多大吗?全班一下子讨论开了,在学生急于想知道老爷爷为什么只过18个生日的原因时,老师向学生出示课题“年、月、日”,并解释说如果学完这部分知识,你就会明白了。这种悬念的设置,令学生兴趣大增,急切地想第一个了解原因,使学生带着炙热的追求随教师进入了认识过程情境之中。四、创设情感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情感是引发学生乐学的源泉,是激发创造性的不竭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