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咸丰县丁寨中小学冉琼玲内容摘要:加强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渠道。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充满人文关怀、具有生命意识的课本资源,创造性地进行生命教育,从而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关键词:小学语文生命教育阅读活动习作拓展珍爱生命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因一点挫折而轻生,为一点小利而杀人……加强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渠道。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充满人文关怀、具有生命意识的课本资源,创造性地进行生命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注生存危机,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使学生身心能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呢?一、挖掘教材资源,关注生命教育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在这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的课文篇篇都是文字优美的佳文,有描写大自然绮丽风光的,有讴歌世间真情的,有阐发人生哲理的……语文教师则有责任和义务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学会如何认识生命,如何珍惜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如何欣赏生命,如何面学会对生命过程中的困难,使语文成为学生成长的心灵鸡汤,滋养他们茁壮成长。生命是一个过程,自然会遇到许多艰辛、险阻、挫折和困顿。这和欢乐、幸福一样,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学会欣赏生命、体验生命。语文课文也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参考。教者要善于挖掘文章的内涵,筛选适合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正是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他的同学。在歌颂伟大父爱的同时,我们更深一层地看到了:正是因为爱和信念才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儿子和他的同伴,14条鲜活的生命在挖掘了38小时后终于获救。教学中教者可向学生提问:是什么让孩子能在废墟中活了下来?学生通过思考一定会意识到:是他顽强的毅力,是父亲给予他希望……从这个故事中让学生体会到,有自信、有毅力的人就能在死神面前活下来。它交给学生的不仅是爱,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命的认可。借机教者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在汶川大地震中同样感人的事,进一步让学生感悟大爱无私的人间真情。又如五年级教材《白杨》一课,课文描写了白杨树在大西北那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能够顽强地生长的事例,我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感受、欣赏充满生命力的意象,从自然生物旺盛的生命力中获取生命力量,同时从白杨的身上认识生命的意义,欣赏自己、他人及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因为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具有生命,在万物进化的过程中,人类走在了前面,成为了世界的主宰。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自然界的生命是如此顽强,无论周围的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有一丝生命的土壤,它们就能顽强地生存下去,从而潜移默化的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二、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懂得珍爱生命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在语文课上,除了阅读文本,教师要经常通过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第五组时,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组织一次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家当一回盲人,聋哑人,残疾人,再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残疾人生活的艰辛,都站在残疾人的角度谈感受,对残疾人能积极面对生活表示了敬佩,同时也为自己是个正常人而高兴,都认为应该珍爱生命,好好的过好每一天,对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课外,教者要引导学生读贝多芬、张海迪、海伦凯勒等名人的实际文章,让学生读他们身体残疾仍续写生命的勇气,读他们身处逆境生命之花仍绚烂绽放的奇迹,读他们身上喷发的浓浓的对生命无比珍惜无比眷恋的情愫,让学生在这些人身上充分感受到对生命的珍爱。三、加强习作教学,努力渗透生命教育一篇作文就像一面镜子,它既能照出一个人的文采,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思想。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生命问题的题材,可以促使学生思考生命问题,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可敬,体会生命的意义。教者常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和评讲中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进去,让学生探究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培养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