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生在几何证明题中常见错误分析竹林中学林秋璇作几何证明题时为了保证证题的正确性,除了要准确运用几何概念、公理、定理作为依据,还必须遵守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在几何教学的过程中,会常常看到学生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证法,这个时候教师如果了解学生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及时给予纠正或作为典型例题给予讲解,就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尽量防止或减少这些错误的出现。总的来说学生所出现的错误可以归结为偷换概念、虚假理由、偷换命题、循环论证等。下面我将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常见的错例进行剖析,并指出正确的证法。偷换概念在命题的证明过程中,把不属于某一概念外延的事物误认为属于这一概念,从而误认为该事物具有此概念的某些属性,得出错误的证明,这就是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也违反了同一律。这种错误在学生的证明经常出现。ABNCDMEGHF图(1)例1已知:如图(1)AB//CD,MG、HN分别为EGA、EHC的平分线,求证:GM//HN错证:AB//CDEGA=EHC又MG、HN分别为EGA、EHC的平分线,MGA=NHCGM//HN(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上述证法把MGA、NHC当成GM、NH被EF所截得的同位角而得出结论,显然是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正证:把上面证法中“MGA=NHC”换成“MGE=NHE”即可。例2已知:如图(2)梯形ABCD中,AD//BC,两对角线交于O,过O作EF//BC,分别交AB、CD于E、F,ADEOFBC图(2)求证:OE=OF错证:EF//BC//ADAOE~ACBDOF~DBC而即OE=OF分析:事实上,是相似的对应边,而不是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所以。以上错证把当作是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也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要防止这种常见的错误就要求教师要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的概念、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讲清楚,并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正证:EF//BC//ADAOE~ACBDOF~DBC而即OE=OF虚假理由有些学生在几何学习中对有关的概念、定理没有真正的理解掌握或者只是一知半解,因此常常任意的推广引申定理得出有利于论题成立的假判断作为论证的根据而造成的错误,可以归结为犯了虚假理由的错误,违反了逻辑上的充足理由律。图(3)例3已知:如图(3)ABC中,AB=AC,AD为A的平分线,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求证:AD为EF的中垂线错证:AD为A的平分线,DEAB,DFACDE=D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AD为EF的中垂线(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分析:以上证法表面上看干脆利落,但是由DE=DF只可能推出为EF的中垂线上的点,而点D的直线有无数条如图(3.1)故不能说明AD为EF的中垂线,犯了虚假理由的错误。图(3.1)正证:AD为A的平分线,DEAB,DFACDE=D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RtAEDRtAFD(HL)AE=AF又AEF中AD为A的平分线AD为EF的中垂线(三线合一)例4如图(4)两个不等的圆交于点P、Q,AB与CD为两条外公切线求证:AC//PQ//BD图(4)错证:延长PQ与AB交于E,与CD交于F由切割线定理同理FC=FD有AC//EF//BD(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逆定理)即AC//PQ//BD分析:上述证法错在最后一步,众所周知,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逆定理恰好不成立。所以这一证法是犯了虚假理由的错误。正证:两圆不等两外公切线必交于一点G(如图4.1)由切线长定理图(4.1)GB=GDGA=GCBGD=AGCBGD~AGCGBD=GACAC//BD四边形ABDC是梯形延长PQ与AB交于E,与CD交于F,则由圆幂定理同理FC=FDEF是梯形ABDC的中位线AC//EF//BD即AC//PQ//BD偷换命题偷换命题是指证明时证明者偷偷加入某些条件,由特例代替一般情形来加以证明。这种错误也叫做以特殊代一般,它违反了同一律。例5已知:P是ABC内任意一点求证:PA+PB+PC<AB+BC+CA错证:在ABP中ABP<APBPA<AB(如图5.1)同理PB<BCPC<CAPA+PB+PC<AB+BC+CA分析:以上证明由图形直观断定ABP<APB,以P点的某一特殊位置代替了命题中P点的任意性,是属于偷换命题的错误。事实上如图(5.2),ABP>APB且PA>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