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doc

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名称:建筑学二、专业代码:080701三、学制:五年全日制四、学位授予:工学学士五、培养目标该专业为五年制的学士学位专业,向学生传授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其他相应知识和技术。该专业强调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力争做到:理工与人文的结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获得建筑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室内设计、古建、园林设计及有关建设管理等工作,并可继续深造。六、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建筑学专业教育为建筑师执业教育的基础教育。1、德育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能理论联系实际,初步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实干创新、团结共事的品质。懂得一定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2、体育方面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身心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3、基础理论知识方面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革命史、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高等数学、建筑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美学及美术方面的基本理论与一定的表现技法。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听、说、读、写的能力。掌握有关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4、专业理论知识方面建筑设计理论知识:通过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系列课和建筑设计原理及相应的必修和选修课程,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城市规划、居住区规划与设计及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筑历史与理论:掌握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及发展规律。掌握外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及发展规律。了解当代主要建筑学派的理论主张。建筑技术理论:了解结构体系,能初步合理的进行选型和布置。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做法。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一般性能。了解建筑物理中声、光、热的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了解建筑设备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在建筑设计中的综合运用。了解建筑施工有关知识。5、相关知识方面了解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了解社会条件与建筑的关系。了解自然条件和生态条件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了解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法律、法规与标准。了解建筑与人文科学、边缘科学与其它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6、实践技能方面掌握建筑设计制图的方法。掌握建筑画的基本技法。掌握初步的建筑模型制作技能。了解建筑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要求和方法。掌握运用一定计算机手段进行建筑设计及建筑表现。7、能力结构方面在专业能力方面,有能力处理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自然环境、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有能力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不同的设计条件,合理进行建筑设计并能快速完成。有能力根据建筑设计的不同设计阶段用多种方式表达设计意图。在自学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具有查阅文献、获得信息、了解本专业科技动态与不断扩充知识领域和提高业务水平能力。初步掌握建筑社会调查和研究分析方法。在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建筑设计与相关专业关系的能力。具有积极负责的团队精神,并且具备初步的课题研究能力。了解基本建设程序及施工组织知识。在表达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绘制建筑设计图的能力;具有以书面及口头方式清晰地表达设计意图、技术观点及进行科技报告的能力。七、主干学科建筑学学科八、主要课程建筑设计系列课(包括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原理(1)、建筑物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城市规划设计原理九、培养计划框架及计划实施要点1、培养计划框架:(见下页)2、计划实施要点如下:(1)、本计划强化了基础课教育,强调德育的两课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课内外学时相结合,为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业务、体质等综合素质,为培养应用型建筑专业人才提供学时的保证。(2)、本计划特别强调外语、计算机、德育和实践性教育环节,力争做到外语教学五年不断线、计算机教学五年不断线、德育教学五年不断线、实践性教学环节五年不断线,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发研究能力。(3)、本计划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立了美术实习、构造实习、古建筑实习、计算机实习、毕业设计等内容,整个实践性教学环节达59周。(4)、尽可能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各类选修课,以开阔学生思路,拓宽专业口径,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满足社会市场的需要。十、毕业标准1、德育标准:达到德育培养目标。2、学分标准:修满本计划规定的总学分数:294.5学分3、体育标准: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十一、培养计划安排1、教学进程安排2、公共基础必修课课程安排3、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