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教学案例设计.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电磁感应》教学案例设计.doc

《电磁感应》教学案例设计.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电磁感应》教学案例设计首先,讲一下我上《电磁感应》时的课堂教学案例。我先做了一个用电动机模型发电的实验。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看到电动机可以发电,你想到了什么呢?问题一抛出,马上就有同学回答说:可能是因为电动机里面有磁铁的缘故。我说:你能否根据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磁铁、导线、电流表等仪器来研究电流是怎样产生的?如果你觉得需要和同学合作研究的话,你可以和同学进行讨论。但是,在动手实验之前请你先制订好操作方案。同学们打开课本进行讨论。一会儿后,他们拿出了课本中的实验方案。经过交流方案后,开始动手实验。同学们把导线和电流表连结好后,让一部分导线在两个磁极间移动,然后去观察电流表的指针。但实验现象是:无论学生怎样移动导线,电流表指针就是一动不动。这时学生中出现交头接耳的现象。我看到后,提示说:电流表指针不动,是不是就说明没有电流呢?有学生恍然大悟:可能是电流太小。我再提问,那你认为应该怎样改进实验装置呢?学生们马上又在小组内进行了讨论。一段时间后,有学生说可能是磁铁的磁性不够强。有学生说可能是产生的电流太弱,还不能使电流表的指针转动。在看到同学们没有新的想法提出时,我说:我这里有灵敏度很高的灵敏电流表,然后按你们自己的猜想,调整实验方案,再进行探究。同学马上开展实验器材的调整。同学们基本上把电流表换成灵敏电流表,有的还把几个磁铁联合在一起。但是移动导线,还是看不到指针的晃动?有的学生气馁了。这时,我又说:同学们你们看看自己的实验器材中还有什么地方没有进行改进的呢?那个地方是否也可以进行改进呢?这时,有学生说,可能是切割磁感线的导线数量太少了。有几个组把线圈接入闭合电路后,让线圈的一个部分进行在两磁极间移动,灵敏电流表的指针明显跟着晃动了。实验成功了。其他学生马上仿效,惊喜声此起彼伏。然后,我让学生自己再讨论总结在这个实验的成功要诀。这个实验过程花了20多分钟,实验后总结过程又花了10多分钟。也许有老师会说:这样的教材把握存在问题的。因为这个实验过程占用的时间太长了。的确,这个实验过程占用了20多分钟时间。但是,我觉得是值得的,从学生课后作业反馈情况看,课堂效率比我以前采用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有明显提高。而让更我认为值得的是因为这个探索学习过程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乐意的,是学生的需要。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不仅学到了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还掌握了开展电磁感应实验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实验设计、观察、分析的能力。更在实验过程中感受了成功的喜悦,增添了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课时的教材把握中,我把教学过程定位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得电磁感应的知识、探究能力的提高上,而不是我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电磁感应的知识。这样把握教材的依据主要从两个维度出发的。在分析了初中三年的全部教材后,我发现我们的科学教材在编写时有两条逻辑主线:一条是反映科学课程标准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逐渐发展提升情况;另一条是反映学生在学习科学学科过程中学生自身所需具有的学情逐步提升情况。这两条逻辑主线就像DNA的双螺旋结构交织盘旋而上。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开展学习的基础,科学课程标准是教学所需达到的目标。要达到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样的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对应的学生学习情况上的。编写教材的教学专家们一边分析学生可能达到的学情,一边根据学生的学情组织对应的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需要锻炼的能力。在这相互交织、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我们初中三年的科学教材就应运而生了。专家们希望通过他们编写的教材,在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学情下,进一步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科学课程标准规定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研究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社会价值观。所以科学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情况是教材编写的两个维度。我们在进行教材把握时就可以从这两个维度出发。一方面我们去分析科学课程标准在某课时中设置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去分析学生对该内容学习时的学习情况。只有同时掌握这两个维度相关信息,我们才能更合理的把握好教材,开出高效的课堂。一、把握教材从课程标准出发。科学课程标准已经明确规定了学生在某一课时中需要达到的知识要求和能力层次。因此,在教材把握时,我们必须始终紧密围绕科学课程标准。从科学课程标准出发设置教学的三维目标。在学习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后,我如下把握电磁感应这课时的三维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科学课程标准对于电磁感应这课时知识和技能要求是这样的:通过探究活动说明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从这个要求出发,我认为在这课时的教学目标设置中应重点体现在让学生通过对电磁感应实验的探究,来学习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并得到实验研究、探究思维等能力的训练。所以,在教学中,我把电磁感应这个实验过程由以前的演示实验改进为学生探究实验。使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实验的探究,学习到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