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三)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分数除法(三)教学设计.doc

分数除法(三)教学设计.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分数除法(三)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第十册)第五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提高分数除法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并能正确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方程方法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为新知作铺垫课件出示:1、写出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式,判断谁是单位“1”(1)故事书的3/5是150本。(2)书的价钱是钢笔价钱的2/5。(3)汽车速度是火车速度的1/2。2、复习题:写出数量关系式,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操场上有27人参加活动,跳绳的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跳绳的有多少人?(1)谁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2)写出等量关系式。(3)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4)根据题意列式。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反馈。二、导入新课看来同学们都能正确分析和解答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怎么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学习新知1、出示情景图:从情景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生简要回答2、出示例题:跳绳的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3、讨论:(1)谁为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2)根据那句话得到的信息?(3)你能列出等量关系是吗?半数:参加活动总人数*2/9=跳绳的人数(未知)(已知)4、你们有什么办法利用以前的知识解答这道题?同桌互相说说,在练习本上做一做。生反馈,师板书。学生口头检验对错。5、对比复习题和例1,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二)巩固新知:看情景图,你还能提出问题吗?(1)生提问题,全班解答。(2)同桌互相提问题,写出等量关系式,列式解答。(三)练习、巩固打开书,29页,试一试1,自己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拓展延伸回过头来看例题,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解答吗?(用除法计算)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分数除法(三)解:设操场上有x人参加活动。X×=6X×÷=6÷X=6×X=27教学反思:《分数除法三》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呢?教学时,我没有采用书上的情境,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教学一开始我就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例如:我们班有多少女生?有多少男生?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现在知道“全班人数”和“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求女生有多少人,怎样求?学生很快就知道列出乘法算式解决。反过来,知道“女生人数”和“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求全班人数呢?这样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教学中,我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本课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的分数问题,体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功能,引导孩子们理清解题思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解题方法,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使学生经历独立探究、小组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对“分数除法问题”的算法有初步的感悟,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有清晰的理解,为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