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的几点设想.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程改革的几点设想.doc

课程改革的几点设想.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鱼市中学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几点设想为了彻底改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滞后的局面,我们必须以改促教,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按照县教育局的指示精神,要积极组织探索课改新思路,更新教育观念、手段,改革单一评价模式。就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构建高效课堂,我有如下几点设想,在这里提出来,与全体教师探讨。一、理念与依据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方互动的过程,它决不是教师教学生听,或者学生专注听教师讲的单向传输。课堂的互动性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角色地位的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垄断者、教材机构的传授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平等的参与者,学生探究疑难的积极引导者与促进者。课堂的结构模式也将发生彻底的改变,不再是以教论学,而是以学论教。教师出色地教是为学生更好地学提供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给自己的课堂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学与教的统一。变革教法还表现在教材的解读与处理上,很多教师总习惯于传统的教学的思维,因为过去的教材的处理有固定的模式,易操作、简单,不需动脑筋,而“课改”的课堂教学重视精神性的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实践中来感悟体验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没有定式,非常灵活,不易把握,特别是备课要求高、难度大,尤其如“问题探究”,教师不能只凭自己过去的经验,更要深入为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置凝提问的“估计”,过去备课有一本“教参”便可高枕无忧,现在备课要阅读大量书籍,查阅大量资料,广泛搜集有关信息,此外,还要通过自己的真切感受,进行删选、加工、处理,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给学生释疑、答疑。“课改”课堂教学的这一系列变化对教师来说将意味着不轻松,难度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锤炼自己,加快自己对这种课堂教学的“磨合”、适应,要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真正为学生制作出丰盛、营养丰富的“课堂大餐”。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非易事,如果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时操作不当,即使我们在课堂上留给了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但学生却感到无所事事,无所适从。这样学生非但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反而成为课堂学习的冷漠的旁观者,学生在课堂肯定是收效甚微。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课堂学习呢?其一:体验学习。在课堂上要设法引导学生置身于教材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教材情境中来感悟、来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动机,来唤起他们解决问题欲望,不断地升华学生思想情感,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如:数学课引导学生学习圆的知识,首先让学生置身于教材情境,生活中哪些圆的现象,圆对人类有何作用,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萌生探求圆的奥秘的欲望。其二,“对话学习:就是让学生多与教材对话,多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在课堂上多创设特定的话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讨论,在群体交流中,各个思维不断碰撞,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二、目标与任务1、把握新教材的内容,体例结构、特点、使用策略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校本研究,为教育教学服务。2、教师继续把握“三课五步”教学模式的流程实效性,特别是要把握导学案的实效性,注重课堂练习和课堂检测。3、积极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展个性潜能,转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4、形成科学的评价观,建立一套适合本校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三、措施与方法1、大力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学校组织课改培训,定时间反复强化学习,特别是观摩二中课改教师上课改示范课。通过培训和观摩,使全体教师彻底转为思想,杜绝“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2、落实集体备课活动,各科成立备课组、年级组跟踪监督。各备课组要有指导性的教学计划,活动安排表。备课组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次备课要有主备课人,备课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探索课改的新路子,教研组还应定期开展听课、说话、评课活动,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3、健全课改相关制度。推进课改还应从制度方面进行约束,我们决定研究制订课改学习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等,让教师的全部身心和精力指向课程改革,让我校师生能在最短的时限内融入课改的洪流。4、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经常进行课堂听课,研讨、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加强实验过程的管理与监控,杜绝老套的教学方法行为。5、探究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6、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7、积极推进课题研究。8、注重资料的整合和成果的总结、转化。各学科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要收集一手资料,适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归纳,特别是要推出一批课改论文、材料等优秀成果。四、注意的问题1、防止个别教师不愿改,不敢改的情况发生,从思想上武装教师的头脑。对学生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养成训练,切忌随遇而安,畏难情绪。2、课程评价的缺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