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卷重庆市江津田家炳中学初二物理高频考点必考点解析试题(详解).docx
上传人:论文****轩吖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解析卷重庆市江津田家炳中学初二物理高频考点必考点解析试题(详解).docx

解析卷重庆市江津田家炳中学初二物理高频考点必考点解析试题(详解).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重庆市江津田家炳中学初二物理高频考点必考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100分)一、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A、B为两容器,用一带阀门的管子相连,装有同一种液体,液面相平,则a、b两处的压强填“”、“”或“”当打开阀门时,液体填“流动”或“不流动”。2、海水的密度大于河水的密度,当军舰(保持质量不变)由大海驶向河流的过程中,它所受到的浮力将(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军舰排开水的体积将(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3、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为15N,将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它所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为25N,此时它所受的浮力为N,放开手后物体将(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4、由某种合金制成的两个大小不同的工艺品,其中一个实心,一个空心.小明为判定哪个是空心的,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ρ水=1.0g/cm3,取g=10N/kg)(实验过程)将下列实验步骤中空白处补充完整.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工艺品的重力G1=2N.②将挂在测力计下方的小工艺品浸没水中,小工艺品受到个力的作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1=1.6N,则浮力F浮=N.③用测力计测出大工艺品的重力G2=3N.④如图所示,将挂在测力计下方的大工艺品浸没水中,测力计的示数F2=N.⑤合金的密度ρ=g/cm3,则(选填“大”或“小”)工艺品是空心的.(拓展应用)空心工艺品空心部分的体积是cm3.5、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得一石块重1N,将石块完全没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6N,则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N;石块的体积为cm3。(ρ水=1.0×103kg/m3,取g=10N/kg)二、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1、如图所示在一个重2N,底面积为0.01m2的容器里装8N的水,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05m。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g=l0N/kg)。求:(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2、如图甲所示,有一体积、质量忽略不计的弹簧,其两端分别固定在容器底部和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上。已知物体的边长为10cm,弹簧没有发生形变时的长度为10cm,弹簧受到拉力作用后,伸长的长度ΔL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向容器中加水,直到物体上表面与液面相平,此时水深24cm。(g=10N/kg)求:(1)把物体看成一个点,请在丙图上画出此时物体的受力分析。(2)物体受到水的浮力;(3)物体的密度。(4)打开出水孔,缓慢放水,当弹簧处于没有发生形变的自然状态时,关闭出水孔。求放水前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3、如图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的底面积为2×10﹣2米2。乙的重力为60牛、底面积为3×10﹣2米2。(1)求圆柱体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乙。(2)若将一物体A分别浸没在容器甲的水中(水未溢出)、放在圆柱体乙上表面的中央时,水对容器甲底部压强的变化量与圆柱体乙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相等。求物块A的密度ρA三、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1、学习浮力知识时,小郎同学已经探究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和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相等,他想知道:部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是否相等?于是他走进实验室,选择了溢水杯、水、弹簧测力计、蜡块(密度比水小)、小桶、细线这些器材.进行实验.(1)请你简述他的实验操作过程.(2)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在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两条即可)(3)写出利用测量数据进行验证的过程.2、小康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玻璃杯和水测量石块及木块的密度,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并按顺序完成了甲、乙、丙、丁、戊的实验操作,根据图中内容,完成以下分析:(1)分析步骤甲和乙可知石块的密度为;(2)在计算木块密度时小康利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案:方案一:利用了甲、乙、丙、丁的操作,通过计算可知,木块的密度为;方案二:利用了甲、丙、丁、戊的操作,也能计算出木块的密度;(3)你认为方案的密度结果误差较大。3、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如图甲、乙、丙所示.(1)图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我们(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沙子代替海绵来完成实验.(2)通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