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生态因子.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6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最低生态因子.ppt

最低生态因子.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环境及环境类型(1)按环境的主体可分为以人类为主体的人类环境,在此类环境中其他的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都被视为人类环境要素。这是环境科学中所指的环境;另一种是以生物为主体的生物环境,即生物体以外的所有自然条件称为环境。这是一般生态学书刊上所采用的分类方法。(2)按环境的性质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被人类破干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3类。(3)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或称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分为:地球环境(globalenvironment)指大气圈中的对流层、水圈、土壤圈、岩行圈和生物圈,又称为全球环境,也有人称为地理环境(geoenvironment)。地球环境与人类及生物的关系尤为密切。其中生物圈中的生物把地球上各个圈层的关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各种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区域环境(regionalenvironment)指占有某—特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它是由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5个自然圈层相互配合而形成的。不向地区,形成各不相同的区域环境特点,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群落。微环境(micro-environment)指区域环境中,由于某一个(或几个)圈层的细微变化而产生的环境差异所形成的小环境。例如,生物群落的镶嵌性就是微环境作用的结果。内环境(innerenvironment)指生物体内组织或细胞间的环境。对生物体的生长和繁育具有直接的影响。例如,叶片内部,直接和叶肉细胞接触的气腔、气室、通气系统,都是形成内环境的场所。内环境对植物有直接的影响,且不能为外环境所代替。二、生态因子(ecologicalfactors)水体中生态因子可分为三大类:三、阈与率温度对动物活动的作用四、适应性3.适应组合五、限制因子定律2.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德国化学家利比希(Liebig,1840)提出的“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小量状态的营养物质”的观点,被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也就是说,生物基本的必需物质随种类和不同情况而异,在稳定的情况下,其所能利用的量紧密地接近所需的最低限度时,就起到限制作用,成为限制因子。以后不少学者对此定律进行了补充。认为最小因子定律只能在能量注入和流出处于平衡的稳定状态下才适用。例如,在湖泊的初级生产过程中,光照、氮、磷的供应都超过需要,而CO2相对有限并且输入和支出大致相等,这时CO2处于最小量状态成为限制因子。如果一场暴雨把更多的CO2带进湖水,稳定状态被破坏,这时初级生产力将取决于所有营养物质的浓度,CO2就不成为最小量因子。此后随着各种养分被消耗,生产力又发生剧烈变化,直到某种成分被耗尽并成为新的稳定状态下的限制因子。此外,必需考虑到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和替代作用。当一个特定因子处于最小量状态时,其他因子可能有替代作用或改变其利用效率。例如在钙不足而锶丰富的环境中,软体动物的贝壳中可用锶替代部分钙;有些植物在弱光下生长时只需要较少量的锌,因此在阴蔽处锌对植物的限制作用较在强光下为小。六、耐受性定律耐受性定律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性是长期进化的结果,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生物的耐受性也不断变化。一般说来,有机体对某个环境因子的耐性限度,在野外调查记录到的实际范围要比实验室中测定的范围狭窄些。综合李比希和谢尔福德的概念,可以说自然界生物的分布和丰度取决于:(1)环境中最易短缺的物质量及其变化性和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度的理化因子;(2)生物本身的生态幅宽窄。在自然界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事实,即生物并不在某一特定生态因子处于最适度范围内的地方内生活,而在不很适宜的地方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其他更重要的生态因子起决定作用。(3)驯化可改变耐受性生物的耐性范围可通过人为驯化的方法来改变。如果一个种长期生活在最适生存范围的一侧,将逐渐改变该种的耐性限度,适宜生存范围的上下限灰发生移动,并形成一个新的最适点。一般而言,驯化需要很长时间,但在实验条件下诱发的生理补偿机制,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对一些小动物来讲,最短24h即可完成驯化过程。也可通过生物技术改变生物的遗传信息来改变生物的耐性范围,如抗病育种可扩大作物对病虫害的耐性范围,若能导入耐寒基因可改变热带鱼对低温的耐受性等等。七、生态幅根据生态幅大小可将生物分为:八、指示生物九、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定律4.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由于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另外,有些鱼类不是终生都定居在某一环境中,根据其生活史的各个不同阶段,对生存条件有不同的要求。5.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尤其是作为主导作用的因子,如果缺少,便会影响生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