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第5章-不确定知识表示和推理5.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42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工智能--第5章-不确定知识表示和推理5.ppt

人工智能--第5章-不确定知识表示和推理5.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工智能5.3主观Bayes方法5.3.1全概率公式和Bayes公式1.Bayes公式全概率公式提供了计算P(B)的方法。定义5.11(Bayes公式)设有事件A1,A2,…,An满足:(1)任意两个事件互不相容;(2)P(A)>0(i=1,2,…,n)(3)样本空间D是各个Ai(i=1,2,…,n)的集合。则对任何事件B来说,则有下式成立:由全概率公式得到其中P(Ai)是事件Ai的先验概率;P(B|Ai)是在事件Ai发生条件下事件B的条件概率;P(Ai|B)是在事件B发生条件下事件Ai的条件概率,称为后验概率。2.利用Bayes公式进行推理在专家系统中,假设有:IfEThenH其中E为前提条件,H为结论。那么条件概率P(H|E)就表示在E发生时,H的概率,可以用它作为证据E出现时结论H的确定性程度。同样对于复合条件E=E1∧E2∧…∧En,也可以用条件概率P(H|E1…En)作为证据E1,…,En出现时,结论H的确定性程度。对于产生式规则IfEThenHi,用条件概率P(Hi|E)作为证据E出现时,结论Hi的确定性程度。根据Bayes公式,可以得到这就是说,当已知结论Hi的先验概率P(Hi),并且已知结论Hi(i=1,2,…,n)成立时,前提条件E所对应的证据出现的条件概率P(E|Hi)就可以用上式求出相应证据出现时结论Hi的条件概率P(Hi|E)。当有多个证据E1,…,Em和多个结论H1,…,Hn,并且每个证据都以一定程度支持每个结论时,根据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和全概率公式,Bayes公式可变为(i=1,2,…,n)此时,只要已知Hi的先验概率P(Hi)以及Hi成立时证据E1,…,Em出现的条件概率P(E1|Hi),…,P(Em|Hi),就可利用上式计算出在E1,…,Em出现情况下Hi的条件概率P(Hi|E1,…,Em)。如,如果把Hi(i=l,2,…,n)当作一组可能发生的疾病,把Ej(j=l,…,m)当作相应的症状,P(Hi)是从大量实践中经统计得到的疾病Hi发生的先验概率,P(Ej|Hi)是疾病Hi发生时观察到症状Ej的条件概率,则当对其病人观察到有症状E1,…,Em时,应用上述Bayes公式就可计算出P(Hi|E1,…,Em),从而得知病人患疾病Hi的可能性。Bayes推理的优点是它有较强的理论背景和良好的数学特性,当证据和结论都彼此独立时,计算的复杂度比较低。但是它也有其局限性。(1)因为需要,如果又增加一个新的假设,则对所有的l≤j≤n+1,P(Hj)都需要重新定义。(2)Bayes公式的应用条件是很严格的,它要求各事件互相独立,如证据间存在依赖关系,就不能直接使用此方法。(3)在概率论中,一个事件或命题的概率是在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因此尽管有时P(Ej|Hi)比P(Hi|Ej)相对容易得到,但总的来说,要想得到这些数据仍然是一件相当困难的工作。5.3.2主观Bayes方法如,一个可能的事件是:“一个病人浑身长满了红斑点”命题是:“病人出麻疹”设A是一个命题,条件概率为:P(A|B)如果事件或命题不可重复或没有一个数学上的依据的话,在一般意义上P(A|B)是一个不必要的概率。这时可以把P(A|B)解释为在B成立时A为真的可信度(DegreeofBelief)。如果P(A|B)=1,则可以相信A为真;如果P(A|B)=0,则可以相信A为假。而对于其他值O<P(A|B)<1,则表示不能完全确定A是真是假。在统计学上,一般认为假设就是依据某些证据还不能确定其真假的命题,这样可以使用条件概率来表示似然性(Likelihood),如P(A|B)表示在证据B的基础上,假设A的似然性。概率适用于重复事件,而似然性适用于表示非重复事件中信任的程度。一般在专家系统中,P(H|E)表示在有证据E的情况下,专家对某种假设H为真的信任度。但是如果事件是可重复的,则P(H|E)就表示概率。表达这种似然性的方法可以采用赌博中的几率(ODDS)方法。定义5.12几率定义如下。在某事件C的前提下,A相对于B的几率可以表示为:如果B=┐A,则有:用P表示P(A|C),则有即已知几率可以计算似然性,反之亦然。如果把P解释为证据X出现的可能性,而1-P表示证据X不出现的可能性,可见,X的几率等于X出现的可能性与X不出现的可能性之比。用P(X)表示X出现的可能性,O(X)表示X的几率。显然随着P(X)的增大,O(X)也在增大,并且P(X)=0时有O(X)=0P(X)=1时有O(X)=∞这样,就可以把取值为[0,1]的P(X)放大到取值为[0,+∞)的O(X)。概率通常和演绎问题一起使用,即处理在相同的假设下,一系列不同事件Ei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