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3.6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doc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69页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幸福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状态!!!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具有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强调它的综合性特色。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有的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有的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与学的科学;3.有的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感互动;4.有的则认为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课堂学习的性质、条件、结果和评定。我们的观点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也就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我们观点的根据1.反映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把个体从一个生物的实体发展成为社会的实体。也就是把一个新生婴儿的生物个体,经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与品德。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之一,是通过经验传递实现的,通过教与学的人际交往实现的。教育、教学过程,也就是人际交往的过程。2.反映教育的结构系统(1)教育是一个系统,一般认为它包括三个子系统。(2)经验传授系统是传授者通过一定的传授方式进行教育教学,也就是教;(3)接受系统是接受者通过一定的接受方式进行学习,也就是学;(4)经验系统就是传递的对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等。这三个系统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这个系统的核心是教与学及其相互关系。教育心理学正是研究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3.反映了心理现象研究的独特领域。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1.基本理论2.学习心理学3.教学心理4.群体心理5.个体差异6.学生心理健康7.教育、教学的测量与评定8.教师心理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开创阶段2.发展阶段3.成熟与完善阶段(一)开创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1.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孔子的智商四分法;启发式教学思想,学记:喻的原则2.两大支柱学科的推动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879年,自然科学引入心理学研究。3.教育理论们卓有成效的工作(1)瑞士教育学家裴斯塔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运动”、“教育要依靠心理学”(2)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进行了心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尝试(3)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认为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是教育学的三个重要基础,而且心理学应放在首位(4)卡普切列夫1877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5)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二)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20年代后期的行为主义:桑代克、华生、赫尔、斯金纳苏联教育心理学界:以维果斯基和鲁宾斯坦等为代表我国教育心理学界1.房东岳于1908年翻译了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2.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3.在本世纪50年代主要学习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儿童发展和学科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三)成熟与完善时期(60年代到现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于1994年在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近十几年来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1)主动性: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更多的控制(2)反思性从个体内部强调知识的获得和建构,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节学习(3)合作性强调共享教学中的人类资源,重视在一定背景下组织起来学习,如合作学习,把个人的思维与群体工作相结合,交互式学习和同伴辅导等(4)社会文化性强调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任何学习的发生不是在白板上进行的,而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建构产生的。第二节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兔子生存法则一只狮子发现一只兔子,追了它大半天,最终还是没追上。其他动物嘲笑狮子,狮子无奈地说:“我跑只不过是为了一顿晚餐,兔子跑却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我当然跑不赢它。”一只狮子遇上一只兔子,奋力向它扑去。兔子自忖最终难逃狮子的魔爪,便撒腿向草地跑。一个追,一个跑,眼看兔子就要被狮子抓住,狮子却放弃了兔子。因为狮子发现兔子把它引到一群绵羊面前。羊与兔比,狮子当然要舍兔而取羊,不为别的,只为羊的肉比兔多。一只狮子遇上两只兔子,一只在前,一只在后。前面的善跑,后面的不善跑。后兔与前兔打招呼:你得挺住,多跑一会儿,把狮子拖累;等狮子再来追我时,我就能跑赢它了。最终的结果是,狮子徒劳无功,两只兔子安然无恙。要说明的是,后兔事后无偿为前兔供应了一个冬季的松子果。一只吃饱的狮子在闲逛时发现一只兔子。狮子想吃它,可胃撑得受不了;想放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