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4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二年级语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doc

[二年级语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1找春天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教学准备:歌曲磁带、生字卡。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古诗引入出示古诗《早春》,老师范读或由会读的同学朗读,再说说早春的特点。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自读或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四、配乐朗读,读出感情播放轻音乐,创造想象的氛围。教师与学生一起的轻音乐声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朗读感悟课文。1、交流自已课后找春天的情况。2、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再带着这个问题读“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体会作者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感悟“冲出、奔向”等词语。3、.你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4、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2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其中的感情。5、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二、指导写字,完成课后练习“找找说说”1、重点指导“溪、摇、躲、解”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2、采取同桌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找找说说”的练习。三、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兔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3、练习背诵课文。四、迁移运用,拓展想象1、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句话。2、齐唱《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在想象中结束教学。板书设计:1找春天看到了小草野花树木听到了小溪喜鹊杜鹃闻到了花香春的气息触到了荡秋千摇啊摇2古诗两首学习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1、请大家把你课前准备好的小草拿出来2、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草的认识3、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小草?4、小草长得如何?3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教师小结:小草很顽强,春天一到,它又快乐地来到我们生活中,人们看到小草就会被它所震撼,唐代诗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诗,题目是《草》。(教师板书课题)二、教师范读小诗,学生认真听,听后汇报记住哪一句三、学生自由读诗,画出生字,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四、生字教学:1、出示字卡认读:“枯“”荣“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五、学习古诗1、自由读诗,教师画出节奏范读。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学生自由模仿读诗3、教师指名读诗4、小组合作,了解诗歌大意5、以组汇报:教师出示春草图,冬草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讲图意,理解前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问:小草冬天都经历了冰冻、火烧,但到了春天,它们却又长出来了,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大胆发言说明小草顽强、勇敢、生命力强等)请大家齐读后两句六、朗读全诗七、试背全诗八、指导书写1、教师范写2、学生范写九、拓展延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