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北师大版物理第八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洋县书院初中刘刚[教材分析]《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课以课堂为阵地,以知识为载体,以小组探究,讨论交流和动手测量为教学组织形式,力图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经历,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本节是本章《压强与浮力》的起始课,压强和浮力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具有很强的规律性。从科学内容的角度看,压强概念是本章知识的主线,而且压强较浮力简单,是浮力知识的基础;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由压强到浮力,探究活动层次要求逐步提高,符合新课标要求的“科学探究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本节《压强》学习的内容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压力压强概念;二是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三是培养讨论交流,动手合作解决问题能力。压强概念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又是本章内容的主线,压力和压强知识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液体压强”和“浮力”的研究奠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学好本节对全章有重要意义。教学设计的知识顺序为:先让学生通过生活体验,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得出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如何测出砖块对地面的压强?”并合作动手利用教师提供的工具测出、算出结果,进一步理解压强概念,最后通过生活中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使得教学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兴趣还较表浅,但已经接受了近一年物理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已了解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有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用操作能力,有很强的求知欲,有迫切将生活经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的愿望,更有迫切利用工具测量压强这一新物理量的愿望。本节内容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首先突出科学探究,教材安排用学生实验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实验探究,精心设制利用案秤和刻度尺测砖块对地面压强实验,与课后习题3测物理课本对桌面压强相呼应,迁移压强公式应用的教学重点目标,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和将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的习惯和能力。本节的重心在于培养学生乐于将物理知识联系实际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会并理解探究过程,发展学生能力。[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知道压力概念及压强单位,理解压强概念,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分析论证等科学探究要素;通过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加深理解“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的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和动手利用工具测砖块压强活动,培养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增强与人协作及交流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压强概念;压强公式的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块砖、削好的铅笔、海绵16个、压强小桌16个、200克钩码32只、案秤、刻度尺等。[教学过程]本节教法诱导启发式和指导探究发现法。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历,已有知识,教师设计层次递进和启发性问题,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本节学法采用学生合作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发现法学习。用近一半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总结、动手测压强和迁移反馈。设计流程如下:创设情境激疑引趣猜想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得出结论理论研究德育渗透及时反馈小结提高迁移应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创设情景激疑引趣1、生做课本图8-2两手挤压削好的铅笔。2、提出问题:两手指受到压力相同吗?感觉相同吗?3、生看蝉吸树汁,骆驼沙漠中行走图片。4、提出问题:小小的蝉没多大力量,为什么能将口器插入厚厚树皮中?骆驼为什么能轻松的走在沙漠中?5、出示课题。生动手做课本图8-2实验。生思考问题,尝试回答(对与错老师不需现在纠正)。让学生带着问题,便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