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doc

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是力的概念的延续——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概念是这一章的核心,也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也经常用到。明确概念是关键,应用概念是重点。理解压强概念最关键的是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关系,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猜想预测能力,观察实验能力以及分析归纳能力;而压强知识的应用,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力的作用效果知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对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多数物体压在另一物体表面时,形变并不明显,教学中应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这一个点。同时学生解决实验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利用压强知识解释相关现象的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暴露出各种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和互相纠错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力的概念。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并能建立起压强的定义、公式。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Pa)”。4、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用来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2、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2.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通过探究过程建立压强概念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教法和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等方法。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活动和独立地获取知识。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学习的愉快。教学用具:铅笔,压力小桌,海绵,钩码,装有沙的容器。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投影图钉扎伤人和人躺在钉床上的图片,问这是怎么回事。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答案。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二新课一、压力:老师演示实验后投影图片,作出压力的示意图问:这几个压力示意图有什么共同点?归纳总结:都是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投影:一、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二、压强投影图片或者请同学们用手按笔尖和笔尾。问: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提出问题: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想讨论:用什么实验方法?如何控制变量?要求同学根据本组的猜想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现有如图器材:压力小桌、海绵、钩码、装有沙的容器等。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猜想结论请同学上讲台汇报你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结论。为了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压强的概念。投影:二.压强: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2.公式:压强=3.单位:帕斯卡(Pa)1Pa=1N/m2简单介绍帕斯卡。1Pa的大小及物理意义。例题处理。例:一位中学生双脚站立在1m2的水平木板上,他的重量为450N,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50cm2,请计算他对木板的压强对同学完成的例题予以讲评。(利用笔标记,强调。)介绍常见的压强值三、请同学们自学讨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举例说明小组讨论代表汇报。学生根据图分析总结。学生根据图片和体会,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有关。小组讨论,代表汇报本组的猜想学生回答。各组同学自己选择器材,设计完成实验。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实验方案和实验结论。小组讨论代表汇报学生自学,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请同学报告。学生自学例题学生计算,两名学生上白板演示。其他同学帮助完善并作出评价。学生了解一些常识生讨论后举例说明复习力的示意图,并通过对比、归纳建立压力的概念。学生观察和体会实验,可以对压力作用效果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有利用进行后边的猜想猜想不能乱猜,应有一定的经验。鼓励学生猜想,在此学生可能提出与压力、受力面积以外的其他因素有关,对此不要轻易否定,应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研究。实验方案较多,对同学的不同方案,只要方法正确,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