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最新精编.docx
上传人:一吃****昕靓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语文教案最新精编.docx

语文教案_4.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合集)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教案篇12.草船借箭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3.通过读课文,理解诸葛亮的为人。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大意。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教具:录音、投影教学过程:一、审题激趣:我们知道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一部是写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的书,其中“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等故事,你知道这是本什么书?(《三国演义》)二、学生自学课文,自学生字词。出示思考题:1.课文中谁是主要人物?围绕“借箭”,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三、质疑问难,分清因果。1.学生提问,教师整理后存疑。2.带着问题边读边想。组织讨论,着重解决:(1)诸葛亮为什么到东吴来?为什么要借鉴?(要求学生细读课文第一段,弄懂事情发生的原因。)(2)“妒忌”是什么意思?以“妒忌”为线索,抓住有关句子边读边议:周瑜怎样步步紧逼,故意为难加害诸葛亮?诸葛亮又是怎样将计就计,成竹在胸的.?(3)对话朗读训练,(4)讨论: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周瑜要陷害自己的阴谋?3.首尾两句联系对照,通过朗读,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读最后一段,抓住关键词“交箭”—“长叹”分清事情的结果。四、小结:学习叙事的课文,应该分清事情的起因、结果,才能深入理解课文。五.填空:因为周瑜()诸葛亮的才干,想以此来()诸葛亮;诸葛亮()答应()天交箭,并立下军令状。经过“草船借箭”,又一次证明了诸葛亮是一位()的人。作业:抄写生字新词。作业本1、2题板书:接受任务——做好准备——草船借箭——按时交箭(1—2)(3—5)(6~9)(10)教学后记:第二教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理解诸葛亮草船借箭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2.深入认识诸葛亮这一人物,简要复述课文。教学重点:学习探究课文,深入了解诸葛亮。教学难点:简要复述课文。教具: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细读课文3—5自然段,讨论:1.周瑜派鲁肃去探听情况,“探听”可以换成什么词?2.鲁肃是怎样对待诸葛亮的?二、细读课文6—9自然段,切入重点抓住“借”字,思考:草船借箭为什么成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一个中心词来概括回答,并用上“因为------所以”(神机妙算)三、引导学生探究,领悟方法。1.理解“神机妙算”2.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首先“神机妙算”到了什么?联系“大雾满天”一句,说说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朗读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读懂“神机妙算”的?(抓住关键句—联系上下文)四、导学法,探究讨论。1、根据学法,再读课文,讨论诸葛亮还“妙算”到了什么?怎样安排计策?划下有关句子2、组织讨论,在读读议议中把握重点。(1)读“诸葛亮笑着说”一句,体会他充分“妙算”到的情况。(2)读议“一字儿排开”一句,想想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结果怎样?(出示挂图)“一字儿排开”与“一列纵横”有什么区别?再读“飞箭如雨”句,“船头掉向”又说明了什么?(3)结合第9自然段,你还读懂了什么?齐读。3.小结:学习课文,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五、扩展探究,加深认识。1.默读课文,哪些地方也表现出诸葛亮“神机妙算”?(学生相互交流)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能神机妙算?(知己知彼,博学多才,善于分析,巧妙运用计策)六、简要复述课文。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复述。自由复述—指名复述—同桌复述七、填空:“草船借箭”是一次()的较量。诸葛亮深知周瑜(),鲁肃(),曹操();还利用()()天气和()条件,巧妙的安排,运用()进行借箭。借箭的成功,充分说明诸葛亮是一个既()又()的人。作业:作业本3、5、6题板书:知天时:大雾草船借箭识人心:周瑜鲁肃曹操诸葛亮懂地理:顺风顺水资料提供者:张欢琴语文教案篇2年代:【宋】作者:【苏轼】体裁:【七绝】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嘉佑二午(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