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从农村到城市的男性流动人口是性病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起着将疾病从城市带到农村的桥梁作用,也导致了我国艾滋病的传播呈现出从城镇向农村蔓延的趋势。对于流动人口,过去中国艾滋病监测干预的重点放在了城市的男性劳动人口中,而忽略了这类流动人口回农村后对农村妇女及家庭的影响。本研究目的是分析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殖道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如何改善她们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1对象和方法1.2研究方法二、现场调查:(1)由村医和计生人员负责通知村内18-47岁已婚妇女,调查时间不要外出。(2)在流动诊所里和村医务室进行采样和妇科检查,并对试管、培养皿和体检表进行编号。(3)检查完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编号与试管、培养皿和体检表的编号一致。1.3实验室检测对调查对象分采集的血样,在实验室进行梅毒、沙眼衣原体和HIV检测,阴道分泌物做淋球菌和霉菌培养,现场涂片检查滴虫感染情况。2结果2.2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过去两年未外出打工的农村妇女虽然90%以上都听说过艾滋病,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率很低,117人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全部知晓的只有36人,知晓率为30.77%。对于同桌吃饭是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配偶出去打工与未出去打工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前者为60.42%,高于后者的34.78%。两组人群对于每条知识的知晓情况详见表1。2.3研究对象性传播感染及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性传播感染率为艾滋病、淋病、沙眼衣原体和梅毒螺旋体的累计感染率,生殖道感染率为性传播感染率和滴虫、霉菌的累计感染率。未发现配偶未外出打工的农村妇女艾滋病和淋球菌感染病例,发现2例梅毒、9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4例滴虫感染、14例霉菌感染。配偶外出打工的农村妇女感染性病的风险是配偶未外出打工的农村妇女的4.40倍,而生殖道感染的风险为5.93倍。农村妇女年龄与其性传播感染和生殖道感染的关系没有统计学差异。性病感染率倾向于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而生殖道感染率则相反,随着年龄下降而增长。农村妇女配偶的年龄与其性传播感染和生殖道感染的关系没有统计学差异。性病感染率倾向于随着配偶年龄增长而增长,而生殖道感染率则相反,随着配偶年龄下降而增长。3讨论由于这一人群文化程度不高,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率很低,大多数人对艾滋病流行形势认识不足,认为自已没有感染的可能性。对于同桌吃饭是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偏低,配偶出去打工农村留守妇女对此问题的知晓率高于另一组,其原因可能是配偶出去打工能通过更多途径掌握此类知识,并影响到对应的农村留守妇女。本次调查的留守妇女在避孕措施上以结扎为主,其次是上环,极少数人采用安全套避孕,使用率只有5.13%,造成47.01%的农村妇女有流产史,平均流产次数接近2次。合理并正确地使用安全套不仅能避孕,而且是目前预防性传播疾病唯一的有效策略。有研究表明,造成育龄妇女避孕套使用率低的原因有文化程度低、艾滋病知识和避孕套知识了解得较少、社会性别意识不强,社会和家庭地位低等等。建议进一步加强安全套知识宣传,同时改善安全套的供应,提高安全套的可及性。配偶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妇女性传播感染率和生殖道感染率分别为16.67%和43.75%,两组数据均高于配偶未外出打工组,后者分别为4.35%和11.59%。可能是由于城市农民工自身及外在原因,容易发生高危性行为以及感染各种疾病,进而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健康状况造成一定隐患,不仅导致心理上的问题,更有生理上的问题。所以加强城市农民工的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减少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将有助于降低农村留守妇女性传播感染和生殖道感染的风险。本次调查还发现,农村留守妇女及其配偶的性病感染率均倾向于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而生殖道感染率则随着年龄下降而增长。由于样本量少,且年龄分层未知,因此得出的结果并不完全可信,仅供参考。对于此次研究的不足,仍需有人在今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