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3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df

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同步练习(解析版)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鲁迅先生反复写刘和珍的“微笑”“和蔼”,让人了解这是一批怎样可爱的青年。段政府杀害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流言家诬蔑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其凶残、下劣便_________,什么“暴徒”,什么“受人利用”,无耻谰言都_________。写刘和珍遇难,用了一系列镜头,枪弹的攒射、棍棒的挥舞,_________。全景式的描写远比这样的特写镜头更为细致,可以预见这场发生在段政府门前的惨案的全景。综观全文,作者对学生有爱,对段政府有恨,对流言家也有恨,对大众庸人有失望,这些感情混杂在一起,但表达时处于要说又说不出话来之间。他说不出话来,();但最终还是要说的,责任感、正义感和复仇意识充塞于作者心胸,_________要张口说出。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言而喻颠扑不破盈盈在目情不自禁B.不可理喻颠扑不破历历在目身不由己C.不言而喻不攻自破历历在目情不自禁D.不可理喻不攻自破盈盈在目身不由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组,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蛮横或固执。根据语境“其凶残、下劣便……”,填入“不言而喻”。第二组,不攻自破:形容观点、情节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颠扑不破: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根据语境“无耻谰言都……”,填入“不攻自破”。第三组,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盈盈在目:指美好的形象犹在眼前。根据语境“枪弹的攒射、棍棒的挥舞”,填入“历历在目”。第四组,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身不由己:身体不由自己做主。根据语境“要张口说出”,填入“情不自禁”。故选C项。答案:C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也许是因为不痛苦、不愤怒,有太多的话不知从何说起B.也许是因为太痛苦、太愤怒,确实是无话可说C.也许是因为不痛苦、不愤怒,确实是无话可说D.也许是因为太痛苦、太愤怒,有太多的话不知从何说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从上文“对段政府有恨,对流言家也有恨,对大众庸人有失望”可知,作者是痛苦的,故排除A、C两项;而从文章“这些感情混杂在一起,但表达时处于要说又说不出话来之间”可以看出,作者是有话说的,但因为种种原因,不知从何说起,排除B项。故选D项。答案:D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全景式的描写远比这样的特写镜头更为细致,能使人想见这场发生在段政府门前的惨案的全景。B.这样的特写镜头远比全景式的描写更为细致,能使人想见这场发生在段政府门前的惨案的全景。C.这样的特写镜头远比全景式的描写更为细致,可以想见这场发生在段政府门前的惨案的全景。D.这样的特写镜头远比全景式的描写更为细致,能使人预见这场发生在段政府门前的惨案的全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全景式的描写远比这样的特写镜头更为细致”语序不当,应是“这样的特写镜头远比全景式的描写更为细致”。C项,“可以想见”错误,缺少主语,“可以”前应加上“读者”。D项,“预见这场发生在段政府门前的惨案的全景”错误,搭配不当。故选B项。答案:B(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鲁迅确实是语文教材入选率最高的作者,但如果说鲁迅作品对学生而言不易理解,在教学上有难度,应该退出教材,未免有些无理取闹。鲁迅所处的年代白话文运动方兴未艾,一些语言表达方式确实与当下有一定的差异。应该看到,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如胡适的《我的母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背影》,虽然普遍存在一些读起来“不通顺”的地方,_____①____。何况早期白话文和文言文一样,都是汉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的状态,学生从教材有限的文本中多了解一些并非坏事。当然,想要读懂鲁迅,得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意识,要提前对其创作背景、思想感情有整体的把握。讲《荷塘月色》绕不开朱自清为什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学《记念刘和珍君》也要知道为什么“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没有听过教师讲解、没有意识到揣摩种种隐喻重要性的学生,拿什么去理解《西西弗的神话》?又怎么去分析《变形记》?今天我们与其争论要不要在语文教材中保留鲁迅的作品,____②____。4.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