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讲氨和铵盐一、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基础盘点2.分子结构电子式:___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__,空间构型为________形,属于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基础回归1.物理性质氨气是色气味的气体,液化可作制冷剂,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体积的氨气。无有刺激性易700三角锥极性3.氨的化学性质(1)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NH+OH-,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3·H2O。4NH3·H2O、NH3、H2O、NH、OH-、H+4NH3↑+H2O思考:氨水、液氨一水合氨有什么不同?思考:氨水和液氨有什么不同?提示液氨氨水物质分类纯净物(非电解质)混合物(NH3·H2O为弱电解质)粒子种类NH3分子NH3、NH3·H2O、H2O、NH+4、OH-、H+主要性质不具有碱性具有碱的通性思考:氨水和液氨有什么不同?提示液氨氨水物质分类纯净物(非电解质)混合物(NH3·H2O为弱电解质)粒子种类NH3分子NH3、NH3·H2O、H2O、NH+4、OH-、H+主要性质不具有碱性具有碱的通性1.喷泉形成的原理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这种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的方法(1)减小容器内压强①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②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被吸收。实验探究喷泉实验原理的实验探究当外部的水或溶液接触容器内气体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被吸收,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2)增大容器内压强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受热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或由于发生化学反应,容器内产生大量气体。使容器内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例如喷雾器、人造喷泉等均是利用了此原理。3.中学化学中常见的能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和吸收剂气体HClNH3CO2、Cl2、H2S、SO2NO2和O2吸收剂水、NaOH溶液水、盐酸NaOH溶液H2O溴水名师点拨(1)装置气密性要好;(2)烧瓶要干燥;(3)气体的纯度要高。CH2CH2【实验探究】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图甲中,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A.HCl和H2OB.O2和H2OC.NH3和H2OD.CO2和NaOH溶液(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①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A.Cu与稀盐酸B.NaHCO3与NaOH溶液C.CaCO3与稀硫酸D.NH4HCO3与稀盐酸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②在图乙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A.浓硫酸B.食盐C.硝酸钾D.硫酸铜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③比较图甲和图乙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甲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图乙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填“增大”或“减小”)(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填“图甲”或“图乙”)装置的原理相似。解析图甲装置形成“喷泉”是因为烧瓶内气体极易溶解于烧杯和滴管中的液体,使烧瓶内的压强突然减小而产生压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