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解决小数除法问题例10(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3.7 解决小数除法问题例10(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pdf

3.7解决小数除法问题例10(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7解决小数除法问题课题解决小数除法问题单元第三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上册本节课是教学求商的近似数中进一法、去尾法实际运用的教学,由于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都比较抽象,加之小学生的直观思维,教师可以用现实实例将学生引入现实事教材分析例中,引发学生讨论问题的兴趣,然后通过大量实例问题,让学生去研究、讨论让学生对进一法、去尾法的来由、用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通过课后的小结使学生对进一法、去尾法产生深刻的认识。学生对于小数除法的算理已经明白,对计算方法也已经掌握,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但是学情分析计算的正确率有待提高。本课所研究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但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死板,尤其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对待就更难了,因此,教师要做好引导。1.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合理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逐步养成乐学善思的学习习惯。3.通过解决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发展应用意识。重点会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能结合实际情况,区分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知识链接1.列式计算。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为新知识的学习2.王鹏的爸爸给他买7个练习本花了9.4元,每个练习本奠定基础。多少钱?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P39例10第(1)题。(1)阅读与理解。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在交流中探寻解【学情预设】已知每个瓶子最多可以盛0.4kg,求2.5kg香决问题的实际,感悟生活油需要几个瓶子。中进一法的应用价值,通(2)分析与解答。过图式引导,对进一法加①自主探究。深理解。师:该如何解答呢?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学情预设】学生能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来:2.5÷0.4=6.25(个)②交流汇报。师: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该怎样取近似值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即2.5÷0.4≈6(个)。师: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学情预设】学生计算后发现装不下,因为6×0.4=2.4(千克),还剩下0.1千克,所以需要7个瓶子。③小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发现:6.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因为最后一次所剩的油无论是多少,都必须用一个瓶子装。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称为“进一法”。课件出示教材例10第(2)题。(1)分析与解答。①自主探究。组织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独立尝试列式解答。②交流汇报。【学情预设】学生能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来:25÷1.5=16.666…(个)师: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汇报。【学情预设】包装17个礼盒,即1.5×17=25.5(m),丝带不够。③小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观察:25.5的十分位是“5”,但在这里仍然要直接舍去。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称为“去尾法”。通过回顾与反思,梳理解(2)回顾与反思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进一师:比较(1)和(2)两题,解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步体会用“进一法”和“去同点?尾法”取商的整数值的合【学情预设】预设1:都不是直接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理性。似值。预设2:第(1)小题,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进一取整数。预设3:第(2)小题,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舍去尾数取整数。师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课堂检测1.教材P40.“练习九”第3题。在练习阶段,通过有层次2.教材P40.“练习九”第7题。的练习,重视思维训练和3.教材P40.“练习九”第8题。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激4.拓展应用。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总结评价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本课所学内容,锻炼学2.教师课堂知识点总结。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全方3.学生课堂评价(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位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板书设计解决问题(1)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