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4.1空间数据库概述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1)常规DBMS进行扩展,使有空间数据存储、管理功能;(Oracle)(2)常规DBMS基础上加一层空间数据库引擎。(ESRI的SDE(SpatialDatabaseEngine))二、空间数据库设计实质:如何将地理实体以一定组织形式在数据库中表达。即空间实体数据的模型化问题。空间数据库设计过程2.概念模型(空间特征,关系描述)(1)空间特征:点、线、面、体四种基本类型;(2)实体在空间、时间、属性三方面存在联系:空间联系:空间位置、分布、关系、运动等;时间联系:客体随时间变化,可构成时态数据库;属性关系:属性多级分类中的从属关系、聚类关系、相关关系。3.空间数据库的数据模型设计空间数据模型:对空间客体进行描述和表达的数学手段,使之能反应客观实体及其关系。常用的: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语义模型;面向对象模型。3.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原则、步骤*原则尽量减小存储冗余可变的数据结构对数据及时访问,高效查询能维持空间数据的复杂联系支持多种决策的需要,适应性强**步骤(1)需求分析(2)概念设计建立数据库的概念模型;(3)逻辑设计把概念模型映射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4)物理设计将数据库的逻辑模型在存储设备上实现。三、空间数据库的实现与维护1.空间数据库的实现(1)建立实际的空间数据库结构;(2)装入试验性数据测试应用程序;(3)装入实际空间数据,运行。2.空间数据库的运行与维护(1)维护安全性与完整性;(2)监测并改善数据库性能;(3)增加新的功能;(4)修改错误。§4.2空间数据库概念设计-传统数据模型一、层次模型用树状结构描述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二、网状模型用网络结构来表示实体间的联系。三、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来表达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使得设计、操纵较为容易。四、三种传统数据模型的比较§4.3空间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语义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一、语义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提供三种语义概念:(1)实体:客观存在的起独立作用的客体。(2)联系:实体间的相互作用或对应关系:1:1,1:N,M:N,(3)属性:对实体和联系特征的描述。用E-R模型进行概念设计:(1)局部E-R模型(2)全局E-R模型(3)优化E-R模型的特点及作用(1)接近人的思维,易于理解,与计算机的具体实现无关;(2)现有DBMS不能直接支持E-R模型(3)只用于概念模型设计。在逻辑设计时再转化为计算机能接受的数据模型。二、面向对象模型1、基本思想按人们通常的思维方式,将各种实体抽象为各类“对象”,并将数据和操作(方法)封装在一起。整个系统只由对象组成,对象之间通过“消息”进行联系。使系统很容易重组和扩充。2、相关概念对象(Object):实体的抽象(基本元素),封装了数据和操作集的实体。消息(Message):请求对象执行某一操作或回答某些信息的要求。类:描述一组对象的共同特征。类和实体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3.对象的性质封装:继承:某类对象可以自然地拥有另一类对象的某些特征和功能。不必重复实现,减少代码。§4.4空间数据库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二、物理设计从逻辑模型出发,研制出一个有效的可实现的物理结构。步骤:(1)存储记录的格式设计(2)存储方法设计(3)访问方法设计(4)完整性、安全性考虑(5)应用设计(6)形成物理设计说明书§4.5GIS空间时态数据库2.底图叠加模型类似于地图修订方式。3.时空合成模型思路:将每次独立的叠加操作转换为一次性的合成叠加。变化的累积形成最小变化单元,记录其图形和属性。4.全信息对象模型全信息对象:包含空间、时态和属性信息的地理对象。全信息对象模型:运用面向对象设计技术,将对象的空间、属性随时间变化的信息封装。每个全信息对象有多个时态版本。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