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辅导.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一生物辅导.doc

初一生物辅导.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一)蝗虫的体表特征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多次蜕皮。(二)蝗虫的身体分部蝗虫的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全身可分为头、胸、腹3部分,胸部又分为前胸、中胸、后胸3部分,腹部共有11节。蝗虫的形态结构1.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头部的主要结构有触角、眼和口器蝗虫的头部触角:1对,丝状、分节,是感觉器官,有触觉和嗅觉作用。眼:蝗虫具有1对复眼和3只单眼。复眼:位于头部上部,左右两侧各1只,较大,是由很多小眼组成,是主要的视觉器官。单眼:位于复眼和触角中间各1只,还有1只位于头部前方中央偏上,与另两只单眼呈倒等腰三角形。单眼仅能感光。口器:是蝗虫的取食器官。蝗虫的口器由5部分组成,包括上唇、下唇各1片,上颚、下颚各2片,舌1片。上颚十分坚硬,适于咀嚼,是切断、嚼碎植物茎叶的主要结构。蝗虫的口器2.胸部——运动中心: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在蝗虫的前、中、后胸各生有1对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后足。足是分节的,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叫跳跃足。在蝗虫的中胸和后胸上各生有1对翅:前翅和后翅。前翅狭长、革质,覆盖于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宽大、膜质、柔软,常折叠在前翅之下,飞行时展开,是适于飞翔的器官。3.腹部:蝗虫的腹部由11个体节构成。①在蝗虫腹部第一节的两侧,各有1个半月形的薄膜,这是蝗虫的听觉器官。②在蝗虫中胸、后胸和腹部第一节到第八节两侧相对应的位置上各有1个小孔,这小孔叫气门,共有10对。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体交换是通过气管与组织细胞完成的。参看视频演示:蝗虫的呼吸过程可用表解来说明:二,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1.不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个体经过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的发育过程,像这样发育过程叫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2.蜕皮:昆虫在发育过程中,幼虫(或若虫)脱掉原来外骨骼的现象叫蜕皮;每蜕皮一次,幼虫就增加一龄。蝗虫的若虫一生要蜕皮5次,若虫蜕皮5次后,也就是5龄以后变成能飞的成虫。3.一个世代:昆虫由受精卵发育到成虫,并且能够产生后代的整个个体发育史,叫一个世代。蝗虫的发育过程快,在我国有的地区一年能够发生夏蝗和秋蝗两代,因此有两个世代。夏蝗是蝗虫秋天产的卵谕晾镌蕉搅说诙辏笤荚谖逶录洌蕉丫头趸傻谝淮瘸妫聪幕取O幕确⒂?成虫后,经过十多天,就交配和产卵。卵经过十多天,便孵化为第二代,即秋蝗。现将夏蝗和秋蝗两个世代归纳总结如下:蝗虫个体发育过程要经历卵、若虫、成虫这三个时期,期间若虫在三龄以前翅未长成,活动范围小,密集,而三龄后翅芽显著,五龄以后成为能飞的成虫。因此,灭蝗应抓紧消灭三龄前的跳蝻。三、昆虫的主要特征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2、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一个口器;3、胸部有3对足,一般有2对翅。知识拓展蝗虫蝗虫为植食性昆虫,除摄取营养外还获取水分,对庄稼有极强的破坏作用。因其主食禾本科植物,严重危害水稻、小麦、高梁等。蝗虫隶属于昆虫纲直翅目,是典型的昆虫代表。身体分为明显的头、胸、腹三体部。头部较小,向前突出。有一对触角呈丝状,由20余小节组成,是主要的触觉、嗅觉器官。口部有一对大颚,在小颚的配合下,弄碎食物。胸部是蝗虫的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膀,前足和中足为步行足,后足为跳跃足,特别强壮,故蝗虫的弹跳能力很强。常见的蝗虫有两大类,一类飞蝗,适于远距离迁飞,一类为土蝗,只能短距离飞行,为土生土长。蝗虫每年发生一代,以受精卵越冬。蝗虫为不完全变态昆虫,即幼虫直接发育为成虫,不经过蛹阶段,幼虫与成虫没有多大区别。蝗虫群聚性生活,对庄稼的危害很大,尤其是飞蝗的集体迁飞,沿途破坏庄稼,造成严重的蝗灾。例如1938年,我国江苏省发生蝗灾,蝗虫漫天飞舞,曾使得沪宁线上的火车司机因看不见方向,不得不停开而晚点。所过之处,留下满目疮夷。再如1942年,河南省某县城发生蝗灾,所过之处水稻、芦苇全被吃光。甚至窗户上的浆糊纸也被吃。现在有许多灭蝗虫的方法: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甚至用飞机大面积喷撒农药等防护措施。蝗虫大爆发之谜提起蝗虫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们是农作物和其他植物的害虫。蝗虫的踪迹遍布全世界,是农业生产的一大害。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高温干旱的天气,这种天气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