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 8.ppt
上传人:猫巷****傲柏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7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 8.ppt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8.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兰亭集序诵读第三段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人们彼此相处,很快就度过一生。有的人襟怀坦荡,在家里与朋友倾心交谈;有的人把情趣寄托于事物,不受世俗拘束纵情游乐。虽然人们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情或沉静或急躁各有不同,但当他们遇到欢欣的事情,心里感到暂时的得志,就喜悦满足,竟没想到人生暮年会很快来临。等到对生平所追求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也随之发生变化,感慨跟着就产生了。从前所感到欢欣的,顷刻之间已成为往事,对这些尚且不能不深有感触。更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只能听凭造化,终有穷尽的一天。古人说:“死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背诵第三段并回答问题:第三段中王羲之提到了哪两种人生形式?作者为什么产生了“死生亦大矣”这样的感慨?诵读第四段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每当看到前人抒发感慨的原因,像一张符契那样相符和,难免不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又不能把内心感受明白地表达出来。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胡说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一记下当时与会的人,抄录他们所作的诗篇。即使时代变了,情况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诵读第四段并回答问题:“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一句应当如何理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四段中哪句话是写作此文的目的?找出文中体现情感变化的词语讨论题王羲之期待“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自己的看法。魏晋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时代。魏晋人对自身和客观世界都有深广精微的体认和探求,这使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人生意识和宇宙观照,通过体会王羲之面对人生短暂与宇宙的永恒之间的矛盾时的达观与自我排谴的情怀,与伟大的思想进行碰撞,思考人之所以为人、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等终极追问,从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