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4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4.1数字基带信号4.1.1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5)编码方案适合于所有的二进制信号。(6)低误码增殖;(7)高的编码效率。图4-1数字基带信号码型单极性(NRZ)码;(b)双极性(NRZ)码;(c)单极性(RZ)码;(d)双极性(RZ)码;(e)差分码;(f)交替极性码(AMI);(g)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h)双相码;(i)Miller码;(j)信号反转码(CMI);(k)DMI码(1)发送能量大,有利于提高接收端信噪比;(2)在信道上占用频带较窄;(3)有直流分量,将导致信号的失真与畸变;且由于直流分量的存在,无法使用一些交流耦合的线路和设备;(4)不能直接提取位同步信息;(5)接收单极性NRZ码的判决电平应取“1”码电平的一半。2)双极性不归零(NRZ)码3)单极性归零(RZ)码在传送“1”码时发送1个宽度小于码元持续时间的归零脉冲;在传送“0”码时不发送脉冲。其特征是所用脉冲宽度比码元宽度窄,即还没有到一个码元终止时刻就回到零值。脉冲宽度τ与码元宽度Tb之比τ/Tb叫占空比。单极性RZ码主要优点是可以直接提取同步信号,是其它码型提取同步信号需采用的一个过渡码型。4)双极性归零(RZ)码“1”和“0”在传输线路上分别用正和负脉冲表示,且相邻脉冲间必有零电平区域存在。在接收端根据接收波形归于零电平便知道1比特信息已接收完毕,以便准备下一比特信息的接收。所以,在发送端不必按一定的周期发送信息。可认为脉冲前沿起了启动信号的作用,后沿起了终止信号的作用,收发之间无需特别定时,且各符号独立地构成起止方式,此方式也叫自同步方式。抗干扰能力强,不含直流成分。5)差分码差分码是利用前后码元电平的相对极性来传送信息的,是一种相对码。“0”差分码,是利用相邻前后码元电平极性改变表示“0”,不变表示“1”。“1”差分码则是利用相邻前后码元极性改变表示“1”,不变表示“0”。特点是,即使接收端收到的码元极性与发送端完全相反,也能正确地进行判决。NRZ码、RZ码及差分码都是最基本的二元码。6.交替极性(AMI)码AMI是交替极性(AlternateMarkInversion)码。“0”码仍与零电平对应,而“1”码对应发送极性交替的正、负电平。这种码型实际上把二进制脉冲序列变为三电平的符号序列(故叫伪三元序列),其优点如下:(1)在“1”、“0”码不等概率情况下,也无直流成分,且零频附近低频分量小。因此,对具有变压器或其他交流耦合的传输信道来说,不易受隔直特性影响。(2)若接收端收到的码元极性与发送端完全相反,也能正确判决。(3)只要进行全波整流就可以变为单极性码。如果交替极性码是归零的,变为单极性归零码后就可提取同步信息。北美系列的一、二、三次群接口码均使用经扰码后的AMI码。方法:加入破坏脉冲V与补信码B。HDB3编码的步骤:(1)从信息码流中找出四连“0”,使四连“0”的最后一个“0”变为“V”(破坏码),”V”极性交替。(2)使两个“V”之间保持奇数个信码,如果不满足,使四连“0”的第一个“0”变为补信码B。(3)使信码连同B按“+1”、“-1”交替变化,同时V也要按“+1”、“-1”规律交替变化,且要求V与它前面相邻的信码或者B同极性。(a)代码:01000011000001010(c)加V:01000V11000V01010(d)加B:01000V11B00V01010(b)极性交替:0+1000+V-1+1-B00-V0+10-10(e)HDB3:0+1000+1–1+1-100-10+10-10译码的步骤为:(1)找V,从HDB3码中找出相邻两个同极性的码元,后一个码元必然是破坏码V。(2)找B,V前面第三位码元如果为非零,则表明该码是补信码B′。(3)将V和B还原为“0”,将其他码元进行全波整流,即将所有“+1”、“-1”均变为“1”,这个变换后的码流就是原信息码。HDB3码的优点是无直流成分,低频成分少,即使有长连“0”码时也能提取位同步信号;缺点是编译码电路比较复杂。HDB3码是CCITT建议欧洲系列一、二、三次群的接口码型。9)双相(BiphaseCode)码双相码又称数字分相码或曼彻斯特(Manchester)码。它的特点是每个二进制代码分别用两个具有不同相位的二进制代码来取代。如“1”码用10表示,“0”码用01表示,如图6-1(h)所示。该码的优点是无直流分量,最长连“0”、连“1”数为2,定时信息丰富,编译码电路简单。但其码元速率比输入的信码速率提高了一倍。双相码适用于数据终端设备在中速短距离上传输。如以太网采用分相码作为线路传输码。双相码当极性反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