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桥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06-2008).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北桥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06-2008).doc

北桥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06-2008).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3年万分教师招聘资料免费下载:http://dl.dbank.com/c0yoa4s55x北桥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06-2008)一、现状分析1、学校在长期发展中积淀了优良的文化传统,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一定办学特色,如精细化的常规管理,以课题引领下的法制教育研究实践、“敬业严谨、勤奋乐学”的教风、学风等;2、学校现有一支年轻的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其中40岁以下的中层干部占比75%,全体教师中,30--45岁占32%,30岁以下的教师占48%,队伍充满活力与战斗力,学校发展有充足的后劲;3、学校在安全教育上经过长期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已初步建立起课程渗透、校园文化熏陶、课外活动锻炼等安全教育体系;4、学校缺乏市、区名师,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只占8%,缺少区级以上品牌教研组、年级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队伍的组织领导能力和业务管理能力都有待提高;5、学校生源规模与质量逐年下降。由于区域房产开发滞后,本地大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居民外迁,学校本地生源逐年减少,外来务工子女所占比例逐年增多,生源的质量逐年下降;6、在推进“二期课改”过程中,教师的理念更新不够主动及时,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够深入,课程校本化的研训力度还不够,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变,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互动的学习氛围没有真正形成。二、总体目标坚持从学校办学实际出发,在十一五之初的三年内,抓住历史机遇,不断开拓创新。在办学方向上,继续秉持“创建社会满意的学校教育”的办学宗旨,坚持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发展、持续发展,以“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品德优良、道德高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公民”为办学目标,建设一支师德优秀、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加大两纲教育的推进力度,全面深化二期课改,以法制课题研究为抓手,继续巩固学校办学特色,争创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全力打造闵行区A级一等公办初级中学。三、具体目标及达标措施(一)夯实德育基础,创新德育工作局面,继续推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争创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1、聚焦“两个纲要”,形成、完善《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课程体系和课外活动体系,立足“生命与安全”,构建完善的生命教育校本化的内容和方法体系,确立“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实践体验”、“全员育人”、“全面渗透”等德育工作新理念。将安全教育理念、道德整体素质的要求融入学校的全面工作之中;2、实施养成教育,提高德育效果。通过日常评比、班级管理、德育成绩评定、“成人成才”规划建设活动等,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育人内容与精神落实在学校的各项德育管理活动之中。3、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积极与社区融合互动,建立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我“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树立整体观念,形成育人合力。4、发扬创新精神,巩固学校的法制教育办学特色,切实做好市级教育规划项目的结题、推广等工作。继续实践完善以晨会课为铺垫、学科课堂教学为印证、班务对话课为运用、家长学校为延伸的学校普法教育体系,加大研究成果的提炼与总结,确保法制市级课题圆满结题,并借助市、区科研评奖、《文汇报》与司法局简报、各类教育杂志等渠道扩大宣传,深化课题研究的应用与影响;5、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策略,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继续以“班务对话”活动为平台,充分发挥团支部、学生会、学生干部在学校常规管理中的作用,实行学生轮流值周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努力营造一种从他律到自律、自励的学生管理机制。6、深化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以优秀班主任评选为抓手,继续探索建立将班主任工作实绩与评优挂钩的机制。优化、完善班主任工作激励方案,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育德水平与能力。(二)深化二期课改,扎实推进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继续保持教育质量区域稳中有进的态势1、积极参与新基础“区域与校际互动”,以学校为基地,在“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中进一步校本化、家常化,形成研究实践的定期研讨、交流制度,借助课堂观摩、实验体悟、理论问答等形式营造生动多样化的师生互动的学术研究氛围;2、实行专家与校内骨干教师引领、牵头,深层解读新课标,以学科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以新课程、新教材教学研究为内容,提高同步培训和校本研训的效果,提升教师实践课改的水平与能力;3、增强资源意识,发挥教师在实施、参与课改中的主观能动性,开发校本课程,在三年时间内,逐步构建、形成比较完善的有校本特色的涵盖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板块的校本课程体系;4、强化教育教学的质量意识,以课堂教学为重点,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