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脉搏计.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基于单片机的脉搏计.doc

基于单片机的脉搏计.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嘉应学院2015届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课题名称基于单片机的脉搏仪设计课题类型工程设计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111100057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本课题研究的现状脉搏系统和脉搏信息的研究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理论分析与计算(即建模方面);二是信号检测与分析。从发表的文献来看,国外在前一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也早于国内学者;而国内在后一方面的研究多于国外。对脉搏信号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脉搏信号检测与提取用脉搏记录仪器描绘脉搏波图像已有百余年的历史。1860年法国人研制了杠杆脉搏描记器,成为现代脉象描记的基础。脉象仪的总体构成包括脉象信号检测,信号预处理和信号分析三个环节。我国医务界约从50年代初就开始了用西方传来的脉搏描记技术,使脉象图形化。从测量原理上讲,脉象传感器可分为机械式、压电式、光电容式等多种。(2)脉搏信号处理与特征提取目标信号检测的关键是提取信号的特征。在实际中,目标信号总是淹没在大量的杂波或干扰中,而且目标信号的幅值或功率较杂波或干扰信号可能还低得多,这就需要进行有效的信号处理。时域分析法:目前国内对脉象信号的特征提取方法,多数采用时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包括直观形态法、多因素识脉法、脉象速率图法、脉图面积法、直观形态法。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传统的脉搏测量采用脉诊方式,中医脉象诊断技术就是脉搏测量在中医上卓有成效的应用,但是受人为的影响因素较大,测量精度不高。生物医学传感器获取生物信息并将其转换成易于测量和处理信号的一个关键器件。光电式脉搏传感器是根据光电容积法制成的脉搏传感器,通过对手指末端透光度的监测,间接检测出脉搏信号。光电式脉搏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无损伤、可重复好等优点,本文讨论的就是基于光电式脉搏传感器的设计和具体实现。课题类型指: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计算机软件设计、工程设计(实践)等。论文提纲或设计思路论文提纲:1、确定硬件系统的设计方案:(1)、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确定选用的元器件;(2)、分配单片机各个IO口地址,以连接对应的元器件,方便控制;(3)、利用Altiumdesigner软件构建系统的硬件图;2、确定软件部分的设计方案:(1)、确定各部分模块对应要实现的功能,并根据连接图写出对应程序中对应的控制信息,便于软件编写;(2)、用keil软件编写程序,对应各模块功能模块化编写,便于程序的检查和调试;3、利用keil软件生成hex文件,用Altiumdesigner软件绘制电路图4、依照电路图,在电路板上焊接各元件,完成系统实物设计;5、将焊好的电路板反复进行硬件调试和系统整体调试,直到实现系统要求的预定功能。主要参考文献[1]华玉明.51单片机语言模块化多文件编程方法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0):59-62[2]赵丽华,张文兰,张永寿.基于单片机的脉搏信号采集电路设计[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4):35-38[3]张心歌.基于单片机的脉搏波采集系统的设计[J].硅谷,2014(5):31-32[4]颜晓河,董玲娇,苏绍兴.光电传感器的发展及其应用[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6(1):59-62[5]施勇.光电传感器原理浅析[J].科技创业家,2013(9):5-6[6]程咏梅,夏雅琴.人体脉搏信号检测系统[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7,25(5):1-3[7]刘树种,孙书鹰,王春平.单片机和液晶显示驱动器串行接口的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7(2):137-139[8]陈旦花.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与运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3(10):103-104[9]于志赣,刘国平,张旭斌.液显LCD1602模块的应用[J].机电技术.2009(3):21-23[10]韩彩霞.单片机C语言的编程探析[J].硅谷.2013(22),1-4[11]李海滨.单片机课程技术设计与项目实例[M].北京:第1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11-20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院长(签名)年月日目录TOC\o"1-3"\h\z\uHYPERLINK\l"_Toc383173624"1引言PAGEREF_Toc383173624\h2HYPERLINK\l"_Toc383173625"1.1目的和意义PAGEREF_Toc383173625\h2HYPERLINK\l"_Toc383173626"1.2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综述PAGEREF_Toc383173626\h3HYPERLINK\l"_To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