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乘法的初步的认识教学设计(优质18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我们应该践行绿色生活。总结应该针对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乘法的初步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能力目标: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建立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多媒体课件。一、联系生活,情境引入。1.师生谈话,通过谈话引出游乐场,并出示情景图。同学们,十一放假,假期你们都去哪里玩了?谁来说一说?同学们,有一些小朋友利用假期去了游乐场,他们玩得可开心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好,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游乐场景图。2.同学们,有的小朋友在玩摩天轮,有的小朋友在玩过山车,有的小朋友在玩小火车。我们先来看玩过山车的小朋友:过山车上每两个小朋友坐一个车厢,同学们看(课件演示:用红色的圆圈把过山车上的小朋友两个两个圈起来。)我们一起来两个两个的数一数(师生共数)我们数了几个2?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板书:2+2+2+2+2+2=12(边板书边问:几个2相加?6个2相加是几位小朋友?)。3.我们再来看玩摩天轮的小朋友:摩天轮上每四个小朋友坐一个吊厢,同学们看(课件演示:用红色的圆圈把摩天轮上的小朋友4个4个圈起来。)我们一起4个4个的数一数(师生共数)我们数了几个4?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4+4+4+4=20(边板书边问:几个4相加?5个4相加是几位小朋友?)。4.我们接着看玩小火车的下朋友:小火车上每三个人坐一个车厢,同学们看(课件演示:用红色的圆圈把小火车上的小朋友3个3个圈起来。)我们一起3个3个的数一数(师生共数)我们数了几个3?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板书:3+3+3+3=12(边板书边问:几个3相加?4个3相加是几个人?)。二、自主探究,认识乘法。1.观察写出的所有算式,启发学生发现相同加数算式的特点。同学们,真了不起,解决了游乐场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写出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意见,如果学生发现不了特点,教师可引导:第一个算式每个加数都是几?第二个算式,第三个算式,每个加数都是几?)教师概括: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小结:像这样算式中,每个加数都一样,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加数叫:“相同加数”(板书),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成“几个几相加”。2.让学生找一找每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3.引导学生用几个几来表达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算式。4.由困惑引发思考。那我们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这样的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呢?你能用更简便的方法表示这个加法算式吗?(这里说的算式是:2+2+2+2+2+2=12)。动脑想一想,同桌互相交流交流。学生交流方法,指名板演。(对于合理的方法给予鼓励)如学生能写出乘法算式6×2或2×6,教师给予鼓励表扬:你真了不起,和数学家们想的一样,数学家们就是这样表示的。如学生说不出,教师直接告诉学生:6个2相加,还可以这样表示:6×2=12(板书)。5.揭示课题,顺学而导(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这是一种新的方法,乘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6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6×2=12来表示,那这里的6表示什么?2又表示什么?它们和原来的加法算式有什么关系呢?(看着加法算式想一想,说一说)。小结:对,2就是原来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2,6表示有6个2,也就是2的个数,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这个算式就表示6个2相加(教师手指着前面板书的“6个2相加”来说)。谁能向老师这样再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多指几名同学说一说)。6个2相加还可以这样表示:2×6=12。这里的2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谁再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小结:这两个算式中的2都表示原来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2,这两个算式中的6都表示相同加数2的个数,有6个2,这两个算式都表示6个2相加(教师手指着前面板书的“6个2相加”来说)。这两个算式中间的符号叫什么?谁知道?(板书:乘号)。乘号像什么呢?小结:乘法和加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有这样的加法得来的,所以,数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