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主题:乘法的初步认识课时:共12课时,第2课时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设计者:李丽娟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2.教材分析例2的设计,采用了实物图、加法算式、乘法算式相对照的方式,将实物图和相同数连加的算式做基础,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体会乘法的意义。3.学情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评价任务1.独立完成课本49页,3题。2.完成课本50页,练习九,第5、6、9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创设情境出示教材游乐园主题图。2.师生交流(1)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游乐项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渗透乘法的意义(1)出示问题一: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3)汇报交流。(4)认识相同加数。观察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都是3)有几个这样的数相加?(5个)2.感受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出示问题二:小火车里共有几个人?数一数:一个一个的数,一共有多少人?说一说: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观察刚才列出的两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是连加,加数都相同。)3.加深体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1)出示问题三: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3)学生列出算式:(4)按要求列算式:如果这列过山车再长些,需要10个2相加一共有能做多少人?20个2相加呢?100个2相加呢?你有什么感受?4.明确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1)明确乘法的意义: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2)学会乘法算式的读写,认识乘号。①7个2相加用乘法算式可以写成7×2=14,读作:7乘2等于14,或2×7=14,读作:2乘7等于14。②小组内交流:100个2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③独立列式:用乘法算式表示前两问中的两个连加算式。④介绍乘号的来历。(教材“你知道吗?”)(3)比较每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①你喜欢哪种?为什么?(突出乘法算式的简洁,感受乘法的必要性。)②3+3+3+3+3=15与3×5=15,为什么加法中没有5,而乘法算式中有5呢?5.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乘法的意义。(1)出示问题四:一共有多少个气球?(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汇报板书。(3)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基本练习(1)教材“做一做”第1题。摆一摆,说一说,再填一填。(2)教材“做一做”第2题先说一说,再填一填。2.变式练习(1)教材“做一做”第3题。(2)教材练习九第9题。(3)游乐园中哪个问题不能用乘法解决?为什么?四、谈收获。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