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二年级上册(统编)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些是.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二年级上册(统编)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些是.pdf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二年级上册(统编)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些是.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这些是大家的》教学反思本课内容隶属于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内容,主题为“我们在公共场所”。本单元共4个主题活动,分别为“这些是大家的”、“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我们小点儿声”。课标拟通过4个主题活动的实施,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共品质何如习惯,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爱护社会公物,安全健康地生活。本课共两课时,从学生生活学习的熟悉环境出发,通过认识学校里的公共财物,知道这些公物的作用,知道公物是为大家服务的,人人都应该爱护。教学中,我以“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首先,让学生认识学校的公物,建立公物的概念能帮助学生形成爱护公物的意识。二年级的学生不缺乏使用公物的经历,并且时时刻刻都在享受着公物提供的种种方便,但对于什么是公物还没有明确的、深刻的认识。因此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公物,怎么爱护公物,会让学生更有责任、有担当。其次,通过调查身边的公物,了解使用公物的状况,能够让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反思自我和他人的行为,在寻找和思考中探索爱护公物的方式。对校内公物的保护也是一个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养成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二年级学生对身边公物的使用情况,普遍专注度较低。此外,通过对公物保护方式的认知以及行动实践,帮助学生形成爱护公物的意识,学会爱护公物。学校是学生习得知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场所,校园公物保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会爱护公物不仅利于学生形成责任意识,也是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生活打下基础。课后、自己对教学过程有如下体会:1、道德与法治课要贯彻生活化的原则。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已的方式研究社会。在本堂课中,我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实际情況为主要的内容开展活动,针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況,通过学生的交流、探讨、达到了教学的目的。(1)调动生活中的经验。让学生说生活中的公用设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使面对学习主题感到有话可说,因而乐于探究,善于、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深切感受公用设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进行中充分利用好生活中的事例。为达到教学目的服务,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启发学生,让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爱护公物的真实事例,让学生积极发言,通过积极参与,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2、道德与法治课要积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扬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才有可能拉近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学生才能有话说,有真话说。3、教学中,自己也存在一些不足:①如何正确地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通过教师在一个个问题的“开导”下,采用“一问一答”的模式,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在转,削弱了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②缺少对学生多元化的激励性评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了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却忽视了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因为只有通过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③教学的形式比较単一,致使整个课堂気围还不够轻松、活跃。④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的同学,忽视了反应较慢的同学的参与,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学环节不够严谨,教学语言不够简练,有重复啰嗦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继续探索,克服不足,将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