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姓名罗小芬.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4.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员姓名罗小芬.ppt

学员姓名罗小芬.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目标:学习和了解我国的客家文化和客家历史渊源教学重点:重点学习客家围龙屋的历史、建造,学习欣赏围龙屋的美学价值教学难点:掌握客家围龙屋的艺术价值教学方法:应用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努力寻找答案教学准备:寻找相关图片,相关资料,准备教材教具准备:应用多媒体课件,准备多种关于客家围龙屋的资料在岭南山区客家人聚居的村子里,人们随处可看到许多风格独特、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客家围龙屋存世最多,也最为著名,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最具有中国民居特色的建筑之一。围龙屋最早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普通围龙屋占8亩、10亩。大的占地30亩以上。一座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巨大的堡垒。屋内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是中国封建自给自足生活的典型缩影。梅州是客家民系最终形成地和最大聚居地之一,是全国唯一的纯客家地级市,被尊称为“世界客都”。独特的、聚族而居的梅州客家围龙屋成为客家民系的重要标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居住建筑像梅州客家围龙屋那样传承逾千年,而且被国际建筑界誉为中国民居建筑五大特式之一,堪称世界建筑一绝。据统计,梅州现存的客家围龙屋总数有2万余座以上,遍布于全市各县(市、区)。围龙屋的分布以客家聚居腹地兴宁为中心,由于兴宁是广东省最大的盆地,整个兴宁盆地都是围龙屋集中地,围龙屋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兴宁围龙屋占了梅州围龙屋的60%~70%左右,而且布局式样种类多变,是名符其实的围龙屋中心地带。梅县也分布了各式各样的围龙屋围龙屋在建筑方法上直接传承中原汉族先进的技术。它具有精心选址、依山傍水,就地取材、夯土建筑,府第规模,布局严谨,功能齐全宜居生活等特点。相当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躯壳,中间位堂横屋,前有月池,后有围龙,天圆地方浑然一体,阴阳八卦的图式,自有其中奥秘。侨乡村位于梅县南口镇,风景秀丽,人才辈出,以华侨众多而得名,是著名的华侨之乡。侨乡村的古围屋建筑风格各异,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典型的客家围屋古村落。“南华又庐”为著名侨胞潘祥初创建于1904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是梅县最大的客家民房之一。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全屋共有118间房。仁厚温公祠是梅州地区最古老最庞大的古围屋,有五百多年历史,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有390间房。屋内曾住有九十多户,四百多口人。至今,仍有将近一百人居住在此客家围龙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既有古代宫廷的神韵和江南园林的风格,又蕴含着浓厚的文化色彩。每个围龙屋不论规模大小,都设有神屋或厅堂供奉祭拜祖先牌位,以表客家人“崇祖念本”之意。它包涵了中国的传统礼制、伦理道德和风水意识,充分体现了客家民系居住文化非同寻常的美学追求。梅州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决定正式启动客家围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下简称“申遗”)工作。这意味着“世界客都”梅州将借力围龙屋这一载体,向世界“输出”极具特色的客家文化。梅州现存的客家围龙屋总数有2万余座,遍布于全市各县(市、区),一般都有200至300年有的甚至有500至600年的历史。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客家围龙屋“申遗”对提高梅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梅州文化软实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全力以赴,力争在3至5年、确保在6至8年的时间内完成“申遗”工作,通过“申遗”,把客家围龙屋打造成世界级的文化品牌,向全世界弘扬客家文化和客家人精神。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