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学案导学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慧颖****2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说木叶》学案导学教案设计.docx

《说木叶》学案导学教案设计.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说木叶》学案导学教案设计《说木叶》学案导学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积累古诗词名句;学习理解古诗词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点2、根据诗歌语言的特点,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提高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重点难点:1、理解“木”与“树”,“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木叶”与“落木”的不同意味,了解其所造成的诗歌的意境差别;“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的理解2、学习文章由“木叶”这一特殊意象入手分析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的从小处着手的写法教学分析:本课作者从“木叶”说起谈论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言在此而意在彼”——要注意读出诗歌概念后的意味,深入浅出。引导学生真正读进去,并不是一篇十分难于理解的课文,关键在于引导,问题的科学设置。教学过程与环节:一、导入新课,走近文本1、导入新课:【学生活动】学生共同背诵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阐述个人对诗句的境界的感受。【教师点拨、整合】杜甫的这两句诗历来以境界阔达闻名,在极其萧飒荒凉的景象中又充满着一种浑灏奔放的气势,重要的因素是“落木”传递出了这种意境。让我们一同走进林庚的《说“木叶”》,详细探究其中的奥妙。2、【走近作者】林庚(多媒体补充:“清华园四大剑客”“盛唐气象”“少年精神”)【学生活动】利用有关资料,对作者自然情况以及文学成就、创作主张进行自学了解3、【明确目标】多媒体展示(略)二、阅读文本整体感知【诵读课文,初步感知】1、【基础自测】(运用工具书自行解决识记字词,做好读书笔记)袅袅柳恽沈佺期传诵传颂;洗练;不落于言筌者疏朗万应锭2、【积累名句】(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全诗内容,做好读书笔记)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③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④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⑤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3、【阅读文本整体把握】【问题投放】文题“说‘木叶’”表明了作者的论题,作者就此论题阐述了自己怎样的看法?【学生活动】阅读文本,抓住关键语句。思考讨论并作出回答。【教师点拨】论题只是表明了论述的范围,并不是作者的观点体现。依据说理的思维格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再结合关键性的语句,可以很快的梳理出文章的脉络层次,便于理解作者的真实写作目的。【整合答案】作者从传统的意象“木叶”入手,论述了古代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板书展示本文的论述层次)说“木叶”第一部分(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即“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并且形象的关键就在一个“木”字。第二部分(4~6段)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即“含有落叶的因素”,“有颜色的暗示性”(“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的原因)第三部分(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但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三、析段研句突破重难(点)【问题投放】作者在论述时,引用了大量的诗句。结合作者的诗句,体会传递的意境有什麽不同,完成表格的填写和问题探究。①按字义分析,“木”、“树”含义差不多,可是古人写诗为什么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呢?,当前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