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下 9 《说“木叶”》(学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语文必修下 9 《说“木叶”》(学案).pdf

高中语文必修下9《说“木叶”》(学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说“木叶”》学案【文本解读】本文从古诗词中多用“木叶”而不是“树叶”这一有趣的现象入手,集中大量资料深入分析,探讨现象背后的原因。作者从古代实词创作和鉴赏注重“暗示”这一角度阐释,结合创作与鉴赏的心理,作了细致而深入的研究,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解说的非常清楚。学习本文,不仅要把握基本观点,理解作者说理的层次与逻辑,还要体会文中所举诗句的意蕴。另外,还应当学习这篇研究文学现象的论文如何从材料的梳理和考证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恰当的理论去加以解决。这篇文章注重考证,但写得并不枯燥,阅读时要细加体会。【素养目标】1.了解林庚及其科学研究。2.把握作者观点,理解理据关系;分析文章例证法、引证法运用的效果。3.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意。4.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诗的热情,使学生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学习重难点】理解作者观点,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林庚林庚(1910—2006),著名学者、诗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当时,他与吴组缃、季羡林、李长之4名学生风流倜傥,才华出众,被称为清华园里的“四剑客”。林庚专于中国文学史,尤长于楚辞、唐诗研究,并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主要著作:诗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问路集》等,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2.了解文学评论文学评论又叫“文艺评论”,既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探讨、体会、评价的科学研究活动,又是指反映这种研究成果的一种文章样式。其任务在于揭示艺术现象中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探讨艺术创作的方法和规律,以提高文艺创作的水平;还要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品,培养和提高读者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文学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总的评价,并且对这个评价有一定论证过程,但作品分析就未必对作品要有总评价。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3.相关背景本文选自《唐诗综论》。林庚先生的《唐诗综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把这一课题的研究提到了现代学术的高度,同时也把唐诗风貌的系统化研究留给了后人。本文作者在“木叶”上所下的功夫,对我们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它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该怎样欣赏古诗词,推而广之,启发我们去思考该怎样欣赏文学作品。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征戍.()招徕.()落木萧.萧()涔.阳()陇.首()得鱼忘筌.()寒砧.()桅.杆()秋风袅.袅()窸.窣()迢.远()灼.灼其华()亭皋.()冉.冉()门栓.()三、文本研究【思考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内容及作用。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2.划分层次3.“‘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思考2】理解内容和概念1.为什么在古典诗歌中很少见到“树叶”这个词汇?(请结合有关段落,用文中语句整合、概括回答)2.结合文章有关段落,分析“树叶”与“木叶”“落叶”的区别有哪些,完成下面表格。意象颜色触觉意味树叶褐绿色密密层层、浓荫繁密充实木叶(1)(2)(3)落叶(4)(5)(6)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3.本文所谈诗歌的“暗示性”对我们欣赏诗歌有什么启示?4.“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如何理解句中的“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5.“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怎样理解句中的“敏感”和“有修养”?6.“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如何理解句中的“一言难尽”和“富于感染性启发性”?【思考3】分析手法1.本文用到哪些论证手法,有何作用。2.《说“木叶”》是怎样进行比较分析的?3.“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试分析此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效果。【思考4】品味语言1.结合课文内容,赏析诗句中“木叶”意象的作用。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