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套生物质液化油生产线项目谋划建议书.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年产20套生物质液化油生产线项目谋划建议书.doc

年产20套生物质液化油生产线项目谋划建议书.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年产20套生物质液化油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吉林省明月生物质能开发有限公司目录TOC\o"1-1"1.总说明PAGEREF_Toc122272068\h12.项目提出的背景PAGEREF_Toc122272069\h123.原料和产品市场供需情况PAGEREF_Toc122272070\h164.厂址及建厂条件PAGEREF_Toc122272071\h485.工艺流程与设备选择PAGEREF_Toc122272072\h506.公用及辅助设施PAGEREF_Toc122272073\h1347.环境保护PAGEREF_Toc122272074\h2078.劳动安全卫生PAGEREF_Toc122272075\h2269.消防PAGEREF_Toc122272076\h24110.节能PAGEREF_Toc122272077\h25111.投资估算PAGEREF_Toc122272078\h25412.职工定员及技术经济指标PAGEREF_Toc122272079\h25813.项目实施计划及资金来源与使用PAGEREF_Toc122272080\h26514.财务计算及评价PAGEREF_Toc122272081\h266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主办单位及负责人1.1.1项目名称:年产20套生物质液化油生产线项目1.1.2项目实施单位:吉林省明月生物质能开发有限公司1.1.3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胡明生1.2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1.2.1项目承担单位概况吉林省明月生物质能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27日,注册资金500万元,是一家开发生物质新能源公司,主营可再生的且有战略意义的石油替代品----生物质固化、液化油、生物质锅炉的开发技术、配套设备生产及销售。近年来,我公司与吉林大学、天津大学共同研制、开发生物质热解技术和生物质热解液化设备,并一直从事生物质洁净能源的生产和应用,不断取得阶段性的应用成果。2008年10月11日进行了第一条万吨级生物质液化油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此台设备产油量1t/h,产油率≥50%,油品热值在20兆焦左右(约5000大卡)。2009年上半年,对第一台设备进行了技术升级,将固体热载体替代了气体热载体,使设备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同时提升了油品质量,产量达到1.2t/h。现在生物质热解设备除阶段性检修外,已经连续性运转到现在,生物质液化油燃烧满足炉体要求,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1.2.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建设单位有关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资料。(2)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程咨询合同。(3)国家发改委编制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1.2.3项目研发背景1997年开始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于2004年8月,成功研制出每小时处理20kg物料的电热式热解液化小试装置(时产10kg生物油)。该装置的特点是采用电加热为热解提供热源、钢瓶氮气为反应器提供流化载气。2005年8月成功将上述装置改造成自然式的热解液化小试装置,即采用热解副产物炭粉和可燃气燃烧释放的热量为热解提供能量、并通过循环热解蒸汽为反应器提供流化载气,从而大幅降低了生物油的生产成本。同年11月,组织专家对该装置进行了成果鉴定,认为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2006年4月成功研制出每小时处理120kg物料的自热式热解液化中试装置(时产60kg生物油)。同时,研发的生物油雾化燃烧技术已趋于成熟,并在江苏宜兴等地成功进行了多次工业燃烧试验。2006年11月成功研制出每小时处理500kg物料的热解设备已经安装调试成功,并已连续产油。所产油的油品通过在锅炉和窑炉上使用,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环保和技术均达到要求。1.2.4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1)人类在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可回避的许多问题:首先是化石能源的开采年限问题,据专家预测,目前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开采年限为40年,可燃气为60年,煤为211年;其次是大量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的环污染问题,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直接排向大气层,造成空气污染,并导致出现严重的温室效应,预计到203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海平面将升高20~140cm,与之伴随的将是气候的异常与自然灾害的频生。目前,我国经济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更需要对能源的依赖,在2009年进口的原油大约为2.04亿吨,比前一年增长约14%,中国的石油消费的进口依存度已达52%,首次超过国际公认50%的警戒线。